接駁心靈孤島

工作佔一般人生活中大部分時間,因此很多人一與人閒聊,就談起工作來:講自己的工作、詢問別人的工作狀況。或許不少slashie面對一種境況,就是難以令對方足夠明白自己的處境,他們總認為slashie工作只有自由、時間很多,又不知為何有很多賺錢門路,另有人認為炒散的工作狀況就是不務正業、懶散、不思進取。誠然有些slashie過類似生活,但旁人過早認定他們沒有付出多大代價或努力。本來slashie談論自己的工作,似乎已可衍生很多話題,但對方一句「你就好啦」足以終結,本無社交障礙的人也面對極大的溝通障礙。

成為slashie的人多半有全職工作經驗,相反則較少,即目前為止,全職打工的人佔大多數,他們沒有slashie的體驗,本無值得怪罪之處,反而slashie可多加體諒他們。打工仔常有一些思考特點,窒礙他們開拓思路,繼而在某些情況堵塞與人溝通的可能。打工仔慣於在別人劃定的體制下,按規定動用勞力,按時獲取酬勞,深感一個龐大的上下結構重壓在肩頭上。這種生活習慣加劇他們計較獲發配多少資源,而非自己能尋求多少。例如有打工仔會說他人有十四日年假,假期很多,擁有十四日年假的又會說有二十一日年假的很幸運。在他們眼中,事物的有無是斷然的對比,所關注的是別人擁有我十四日以外的年假,即只論第十五至二十一日假期,而我本也享有的十四日則不在考慮之列。這種上下結構不只在肩膊上施加壓力,還壓平勞工的腦袋,使他們難以思考自身以外的事,所以與他們生活體驗有所差距的slashie談話,也易話不投機。

明天勞工制度不會顛覆,腦袋不會隨時開化,slashie也不會立地成佛,頃刻悲天憫人,無視他人無視自己的處境,一般人就會與不嘗試理解自己的人有隔膜,形成孤獨感。要化解這問題,可從三方面著手。

首先不妨撫心自問:為何做slashie,多半是為了實現心中渴想的,例如工作模式、生活方式、理想等,而不是別人的認可,所以專注於自己該做的事,才是善待自己的方法。若太注視他人的想法,輕則沒有專注做好本業,重則顧忌他人目光,不自覺為求取悅別人,自願被牽著鼻走,同樣不呼應初衷。冷靜清醒過來,內心就可澄明,瞭解有甚麼與目標相關及無關,心境和行動自可穩定。

還有一個輔助辦法,就是持開放態度認識友伴,畢竟人活在社群中,即使所謂獨來獨往,只做事不交情,也要吃飯乘車,必會與別人接觸,slashie要息交絕遊更是天方夜譚了。開放自己,容讓別人認識,或許對方也是類似人物;另一方面的開放自己是放下戒心和成見,更能看清別人,發現互相契合之處也未定。

上述兩項似乎在說:先立定不仰人鼻息的本心,並在心中存留找到適合社交圈的可能性。然而,若連一個基本投契的人也沒有呢?而且更多的情況是朋友在某些時候投契,但遇上一些關頭、一些類別的議題就牆垣高築,不可踰越,又怎辦?距離感、孤獨感不會徹底消除,倒不如自身也具備消解孤獨的能力。此處言消解,並非完全對抗,或有效令自己不感孤獨,而是理解古往今來、此刻普世都有無數人有相類體驗,不足為奇,建立哲學家陶國璋所講「孤獨而不寂寞」的心態,即是能與孤獨共存。

不只是Slashie,如果有人立志不自限自己的生活,內心的障礙也有待衝破,門路可以是拓展胸襟和眼界。無論紓解人際抑或個人問題,這些特質都派上用場。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