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成功不如下苦功

很多人受追尋成功所困擾,例如「我不像某某成功」、「我渴望做個成功的XX師,但不能」、「某某做甚麼事都成功,我就不行」,成功與否本不令人困擾,問題在於追求成功令無數人憂慮、自怨自艾、懷疑人生。在此不談比較無益、各人自有成功處、行行出狀元、之類,就只看「成功」的本質,極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無關痛癢。

 

何謂成功?達到預期目標就叫成功,有人想申請信用卡,交齊資料,通過銀行審核,就是申請成功;有人希望獲得強健體魄,於是注意飲食,鍛煉身體,維持生活紀律,保持心境開朗,最終身心健康,就是健體強心成功;有人煎荷包蛋時戰戰兢兢,全神貫注,動剷一反,蛋白不散、蛋黃不爆,成功煎好一隻荷包蛋。所謂成功在於達成目標,終其一生人有無數目標,就如有無數任務以待完成,達成一個目標自然又有下一個目標,做完一件事接續又做另一件事,僅此而已。獲得信用卡,就拿它來交費購物;鍛煉好體魄又運用良好的體格和心理質素做更多事;今次煎好荷包蛋,下次嘗試更多不同烹調蛋的方式,或掌握煎其他食材的方法,甚或只是令煎荷包蛋的技藝更精進。若面對每個目標都探討自己是否成功,既不可行又無益,反而失敗就刺激我們檢討過程如何,焦點也不在於成功這結果上。

 

若說上面所講只是小事,大事的成功與否就值得探討了吧?其實性質相距不遠,參考一些大眾認為成功的人有何表現。一些舉世知名的企業家,世界公認他們營運有道,繼而獲得巨富,稱他們為「成功商人」,他們辦好本業後,往往開拓新業務,表表者有Elon Musk,他獲譽為永遠的創業家。一個年代的球王、頂尖運動員獲獎無數,在運動場上展現人類體能的極致,他們也經常自言「接受下一個挑戰」,不論是參加比賽、轉投球會,甚至退役從事相關職業,都抱持相同心態,米高.佐敦、李慧詩、C朗拿度都是代表人物,不勝枚舉。他們往往不自言成功,總有下一個目標,好像煮完飯拖地,拖完地洗衫一般,若嫌這比喻貶低了他們,他們所想也不過像登上一座山峰,在其上看見其他山峰,又計劃攀登,不會因目前的成功而停下來。他們固然爭取成功,但不成功則繼續努力,成功也為下一個目標奮鬥,做事純粹到不受結果影響行動,也許因為這份專注才導向成功。

 

再者,常言成功的人並不察覺成功在於一項一項個別事上,而是為他人及自己貼上或剝去成功的標籤,即是考慮包括自己的某人是否成功人士、成功商人、成功專業人等,奈何今天某人在一個界別取得成就,但明日可以做些有失專業身份的舉措,他會否變成失敗者?這類人物比比皆是,有才華橫溢,卻不與團隊合作,沉迷聲色犬馬,變成平凡中佬的過氣天才球員;有東方荷李活電影人獲尊為這樣那樣大師,卻在新時代淪為拍攝政治宣傳片的掛名藝術家;有乘著地區發展趨勢的業者,在舊時代闖出名堂,卻不思進取,幾十年來不加學習,處處食老本,左一句品牌,右一句文化,把自己經手的事吹得天花亂墜,對現世指指點點,但從不關心業界健康發展,今日仍有人叫他們做宗師。界定這些人是否成功,重要嗎?

 

既然持續取得成功的人不自以為成功,只求繼續做好,以成功自居、在某階段獲稱譽卻後來不濟的人卻沒多大本事,計較能否用「成功」來肯定自己本人,而非各個事項,本來已放錯焦點,也對推動自己邁向真正的成功沒有助益,還不珍惜光陰埋首該做的工作?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