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就看不見

首先講三個關於經營、創業的故事。

 

(一)

鄔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冒出頭來,由小職員熬至小老闆,經營建築材料生意。在講究質素、百業待興的年代,優質建築材料成為搶手貨,本地國外客戶爭相湧來,向鄔先生訂購產品。二十世紀後,科技和行內需求轉變,鄔先生未能適應,生意萎縮,後期慘淡至幾近結業,曾經被後進嘲笑「連電腦都唔識用,仲想發達?」。鄔先生覺得臨退休前仍可放手一博,皇天不負有心人,自己付出這麼大努力,打拼一生,最終一定有回報,便向銀行、財務公司借貸,抵押物業,結果欠債纍纍,更別說翻身。

 

(二)

偉強管理生產線多年,掌握多類產品由構思至生產的過程,懂得如何令一件產品從新創至製成,並推出市面。他酷愛釣魚,又有環保意識,恰巧認識一位自資經營環保魚排的實業家,與他商議出版一本從未問世、保育魚類的書籍。實業家不反對這計劃,並說「如果不計較賺錢蝕錢,出版這部書也無妨,將來也可展示給人看自己做過的事。」偉強事後問朋友:「實業家說出書無妨,是否代表他也認為這計劃會成功,能夠賺錢?」

 

(三)

阿森是一名設計師,極力主張原創,連寫網誌用圖,也要一手相、原作繪圖,反過來對抄襲、只求快速現成的做法深惡痛絕,奈何長期任職中低層設計人員,即是市場上具設計專業的勞工而已,經常被指派做抄襲工作,於是另求外快,以圖開拓其他事業可能。阿森覷上網絡影片平台,問朋友:「我眼見一些長達一兩小時的影片,就只是連續播放輕音樂,以助聽眾放鬆心情,中間又可加插廣告獲利,有百萬觀看數。這樣的確就取用別人的音樂,但也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呢,你說是否可行?」

 

故事講完,甚麼令商界老驥把「做生意的首要任務是止蝕」忘得一乾二淨,改經營業務為孤注一擲的豪賭?甚麼令熟諳生產的人把別人的利潤建議只聽一半?甚麼令堅持原創的人赫然把標準降低至「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是主觀願望太強烈,強得蓋過看清客觀現實的理智。因為太渴望翻身,重振昔日縱橫商場的聲威;太渴望取得某方面的成就,獲得足以令自己深信的肯定;太渴望賺快錢、少勞多得、以意念(「橋」,好壞則不論)取代技術和勞力,在原則問題上步步退讓,也其實是缺乏原則和信念。只要保持清醒,上述人等不會犯上如此低級錯誤,但一經主觀願望上腦,幾近執念的想法形成一個萬花筒,放在他們眼前,只見一圈一圈絢麗的幻象,對筒外真實的景象竟然視若無睹,才令他們好像另一個人一樣,也其實不過讓旁人再看清楚他們而已。

 

世事不會單純因為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要人看清事實會帶來一定不適,所謂忠言逆耳,就視乎不同人又是否接受某個時刻衝下懸崖了。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