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他的戀愛花期》因相似而結合,卻因不相似而分開

讀書時曾經聽過一個關於愛情的理論,它認為要達致完美的愛情需要有三個元素,分別是親密感﹝Intimacy﹞、激情﹝Passion﹞和責任﹝Commitment﹞。然而,即使達到了完美的愛情,是否就代表二人從此能夠得到童話式的結局?《她和他的戀愛花期》這套戲就以一副十分貼地的形式,告訴我們現實並非如此美好。

 

---------------劇透開始---------------

簡述

故事講述麥﹝菅田将暉飾﹞和娟﹝有村架純飾﹞因趕不上尾班車而邂逅,雙方都有著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喜歡著同樣的文學作品,都同樣厭倦主流的制度和文化。就是因為互相相似,他們迅速墮入愛河。

 

他們同居,他們互相鼓勵和支持,這種相濡而沫的相處方式就如上述所說般的「完美式愛情」。然而,隨住外在的壓力﹝主要都是錢﹞遞增,他們開始連房租也付不起。結果,麥放棄了原本的插畫生活,轉而當作銷售員。自此,他看的書由漫畫改為「成功學」,由渴望「Work Life Balance」變為「工作至上」。兩人的步伐已漸漸不能同步,麥和娟的「完美式愛情」也土崩瓦解。

 

因相似而互相吸引

這部電影的特色之一是有很多內心對白,而在電影的開始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當一方的內心說過某些句子後,另一方則會在與他/她對話時重複同一句。這亦突顯出他們除了在興趣上,連思想上他們也有著相當相似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有些想法是從未同跟任何人說過,一來是不需要說給別人聽,二來就是覺得即使說了出來也沒有人會明白。所以當有人把這說出來的時候,會令我們感到共鳴,好像這個人是唯一一個人跟我們思想契合的人。我們會想了解這個人更多,要用盡所有方法證明這個人便是這個世界的另一個我般。除了這個人之外,沒有人能完全地去了解我們。

 

因不相似而分開

隨住麥當上銷售員後,雙方的內心話也開始出現分岐。麥開始認為仍在追夢的娟十分離地;娟則認為麥已經為了工作而忘掉了本來的自己。這對曾經十分相似的人,現在卻覺得對方陌生得可怕。

 

這一刻,時間就像太陽一樣,它最初只照亮著這個人跟我們相像的一方,但日落之時,它卻照著我們從沒為意的地方。所有的不相像、缺點,都在這一刻顯露無遺,我們會發現這個人,已跟原本的那個人不同。這種期望落差使到我們感到失望,繼而選擇離去。

 

「花期」

「花期」兩字,我們大抵便能想到這部電影中的愛情注定有一個令人遺憾的結果。花開花落,人們渴望愛情,即使了解有了「開始」也意味著會有「終結」的一刻,但仍願意為了它而盲目地冒上所有風險。

 

到了身處這段開係的時候,卻又突然害怕著關係會有完結的一日。因此他們會儘所能地讓這段關係繼續苟延殘喘下去。麥本來也有著分手的意圖,他還用手機電話續約作比喻,認為自己不應因為怕失去了現有的東西便不放手。

 

但這種灑脫的表現只持續了一陣子,當娟跟麥說分手的時候,麥卻怕了。本來只需簡單的說「好」,他卻突然選擇跟她求婚,仿彿結婚就能夠把二人的關係給打磨好。娟卻深知即使結婚後,大家也不會再回到以前的生活,那種互相扶持,即使生活不如意但仍能活得舒服的日子。他跟她已不再相似,與其還強行裝作互相愛著對方,分開可能是更正確的選擇。

 

耳機

電影中出現了幾次關於耳機的片段,最令筆者關注的先是一開始男女主角重遇前,雙方向各自的另一半說明耳機分左右聲道,帶出的聲音是截然不同,所以不應分享一邊耳機給別人。然後則是他們在初相識時,因為分享耳機而被身旁的人責備。

 

在這兩段片段我們可以歸類了兩種人 - 「非理性的情侶」及「理性的旁觀者」,在淋浴在愛河之中的情侶,他們聽的不是音樂,而是聽著和伴侶一起的喜悅。然而他們被「理性的旁觀者」點破之後,他們會發現自己其實只是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之中,而非大家的「音樂」。

 

當純愛的泡泡給打破後,情侶面對的是現實的困難,除了是經濟或家庭的壓力外,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對另一半的包容性。當這個人不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人,你能夠接納嗎?

 

愛情本無永恆

所有的事有了開始就會有結束,即使是能夠白手偕老的愛侶,關係也會隨著生老病死而終結。然而我們該學懂的是為自己曾擁有過這段關係而心存感激。可能這段關係為你帶來的是痛苦多於快樂,但人生總是有著喜怒哀樂,沒有哀傷也不能顯現出幸福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每次經驗也是一個給自己反省的機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本文由作者【Tyler】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An ordinary person who want to be better day by day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