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死·機械人》第二季 劇評 附分集評析---「人類永遠活在無知的洞穴。」

《愛·死·機械人》(Love, Death & Robots ) 是由大衛芬查 (David Fincher)、提姆米勒 (Timothy miller) 等人製作的獨立成人動畫劇集,形式類似《黑鏡》(Black Mirror) 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科幻詩選劇造成的迴響與開拓性意義,各位有目共睹。首季播出時因為其突破下限的尺度、具個性和衝擊力的畫風、對反烏托邦宇宙的哲學思辯,引起各界的激烈討論,令人對未來世界陷入無極的尋思。

事隔兩年,萬眾矚目的《愛·死·機械人》吊足胃口,終於在今年推出全新一季《愛·死·機械人》。到底今季的《愛·死·機械人》對科技發展提出什麼疑慮或批判,又有否達致首季「峰迴路轉、回味無窮」的境界?在作出結論前,先讓筆者抽絲剝繭,概述個人對每集內容的所感所想。

EP01 《自動客服》 (Automated Customer Service)

首先「打頭陣」的是《自動客服》,片中借一個家用機械人不受控制、謀殺主人,表達在全面程式化、機器代替人力,繼而支配社會的環境下,人們對先進科技喪失控制權的憂慮。當人工智能不再是人數的「奴隸」,又受人類的過度依賴,是否會招惹毁滅性的安全隱患?尤其像主角那種老齡化人士,因科技產物的抵觸與不熟悉,更易誤啟那個「失控」的按鈕。

最後她如John Wick般被全城機械人追殺的結局,便是「失控」的具體表現。另外,影片中客服的灌輸性推銷,以及勸主人「丟掉狗狗」等行徑,諷刺了資本主義下,資本家對消費者的人性剝削與重復性質。縱觀全片,立意豐富、有反思性,但相同主題經屢次闡述,早已被視作窠臼。導演在片中安排的惡趣味與性暗示落入俗套,透不出黑色幽默的詼諧氣息。荒誕有餘,突破有限,力道欠奉。作為影集的起始,不是個漂亮、甚至合格的開篇。

EP02《冰》(Ice)

續集《冰》比起首集,多了視覺上的奇觀與衝擊。一躍而起的破冰霜鯨,散發一股來自異星球、銷魂攝魄的浪漫,壯麗中自成雅致之美。但除此之外,影片再無驚絕之色。基本上只要看過一兩部入門的賽博龐克電影例如《銃夢: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就不難看出影片在人物和背景設定上的創意匱乏、了無生趣。其中對人類與科技的共存、民族融和的探討不但循規蹈矩,更如蜻蜓點水般淺白、飄忽。光影晃盪,換來的只是一場空。要玩形式主義,也不是這種玩法。

EP03《長生與新生》(Pop Squad)

第三集《長生與新生》是今季《愛·死·機械人》觀點最具突破性,故事最完整,意藴最悠長的一集。它像一闕唱出人性陰柔、生離死別、襤褸風景的詩歌,氣概雄渾,果敢而靈巧。人物曲線與轉折更是充沛有力,雖偶有細節與邏輯上的不足但無傷大雅。

片中人類長生不老的設定,重新定義了孕育生命的意義,並劍走偏鋒地,批判母愛在「偉大」以外所存的「自私」的一面。以嶄新視角探索人口過剩、道德倫理與階級困局。生命的本質不是永生,生命所承載的情感與美麗,才是人存活的意念。總體既帶《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的凌厲特色,又有著黑色犯罪片的冷硬格調。運鏡與場面調度頗為精準,也是諸多短片中難得富有戲劇質感的一個。有情有義,有風格有誠意,很出采。

EP04《沙漠中的斯諾》(Snow in the desert)

緊接着是很有荷里活(好萊鎢)特色的《沙漠中的斯諾》,為什麼說它很有荷里活特色?因為它的劇本實在太像《星球大戰》(Star War) (尤其是《韓索羅:星球大戰外傳Solo》)、《千星之城》(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 等荷里活科幻片的混合體。無論在人設、風格、節奏、結構上,都像得不得了。好處在娛樂性強,刀光劍影,槍槍斃命,不會讓你打瞌睡。但這種炫技目的較明確的視覺化短片,實在擔不起《愛·死·機械人》這面招牌。

即使兩個孤單人的互相陪伴,蒼涼的廢土視野都是效果良好的設計,但零星亮點撐不起整部電影的「虛有其表」。而且不難看出劇組想讓《沙漠中的斯諾》作為本季的尺度擔當,可是本片在呈現情欲、暴力、血腥等限制級元素上卻點到即止、不痛不癢,跟上季的《索尼的優勢》(Sonnie’s edge) 、《目擊者》(The Witness) 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最致命的是《沙漠中的斯諾》重複了《長生與新生》的「永生」設定,這進一步放大了本集的內涵不充足,眼光太狹窄,缺乏應有有靈光與姿態。

EP05《高草地》(The Tall Grass)

第五集《高草地》則盡顯山澗怪談的風采,但比起純粹的民間傳說,又多了份喻意性的象徵和哲學氣息。

關於《高草地》,筆者看見三重意義。從階級觀念的角度來看,火車象徴世代的變遷,坐在列車上的是高層人士。他們身處高位,乘著時代的列車,享受榮華富貴、歲月靜好。而低下階層永遠只能埋頭於高草之下,永不超生。低位者力爭上游、攀上或推翻當權之人,但最終躲不了被時代拋棄的命運。他們存在過,但注定被遺忘,甚至被當作「未知」。

另一方面,火車亦能代表生活的正軌。高草地一若那些觸發你好奇的慾念,經不起誘惑的人一旦踏進去,就會面臨被慾望支配、吞噬的危機。最後一層意義,是作者在暗諷工業革命對西部土地的侵蝕。「怪物」象徵工業化的遺禍,他們是亡魂,生前可以是過勞而死的鐵路勞工,又可以是被人剝削便拋棄的奴隸,我們不得而知。但憑這思路,可以看出導演有意對「過度開發」進行思考。

觀眾怎麼理解故事,見仁見智。角度不同,觀點自然不同,誰也無法認定那些是過度解讀。由此證明《高草地》在隱喻層面上的成功。但故事本身卻不夠出眾,特別是結局太四平八穩,甚至落入俗套,令影片失去韻味與嚼勁,算是一大敗筆。怪物的造型與外貌不夠詭譎、驚駭,無法給人毛骨悚然、不可名狀的恐懼感。這些均拖累了影片的觀感,亦暴露導演在情景掌控力上的不足。但無可否認,《高草地》已是本季最能顯現「克魯式未知」(Unspeakable) 的一集。

EP06《聖誕滿屋》(All Through the House)

然後輪到較多人讚許的《聖誕滿屋》。難以否認,《聖誕滿屋》對傳統聖誕老人的形象顛覆很有趣味,妖怪在造型上向「異形」的致敬充滿迷影氣息、非常獵奇和露骨,但也就僅此而已……而且這裏所謂「打破既定印象」得反傳統手法,在筆者眼中更像是意義不明的「為反而反」,或是一種故作新奇的惡意扭曲。有可能初看還會因其cult味濃厚的影像魅力而驚嘆,但仔細回想,你會發現這「聖誕異形」也不過如此,稀奇的表皮下盡是空洞。這種自作聰明的奇技淫巧,只是為掩蓋故事本身的敷衍了事。

EP07《救生艙》(Life Hutch)

下一集《救生艙》,劇情發展與第一集《自動客服》幾乎相同(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主創團隊江郎才盡……)。《救生艙》提及維修機械人由於程式錯誤,開始主動摧毁男主角。上一秒是修護者,下一秒就能化為摧殘一切的毁滅者,設定上比起《自動客服》更具諷喻之意。其後男主角找到機械人的弱點,成功擊敗它,從死裏逃生。

這裏表達了就算人工科技多麼強大、甚至主動攻擊人類,人類仍可靠隨機應變,找到其漏洞並擊破它。本片強調在科技高速發展下,人類自身的智慧與變通同樣重要。千萬不要忽視自身能力,因為當科技失控,我們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此處的寓意雖談不上警辟精妙,但勝在簡而有力、主旨清晰。小格局中展現最大潛能,既有折射恐懼,又有提出解決方案,算是創作者們一次水準之上、不過不失的發揮。

EP08《溺斃的巨人》(The Drowned Giant)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溺斃的巨人》,而這片絲毫沒愧對「壓軸」二字,因為該集體現了本季《愛·死·機械人》的最高水平。《溺斃的巨人》描述一個巨人屍體擱淺上岸,人們對他從一開始身抱敬畏之心,到後來開始放下警戎,觀賞、褻玩他的肉體。他的容顏隨時間不再俊俏,逐漸腐化失去氣息。最終他的皮肉被渺小的人類割去,散落於各地,被送上拍賣場。

旁觀這一切、並轉述給我們的,是一名科學家。但他的口吻不像科學家,像一名詩人,用優雅而深邃的言詞訴說這具屍體的遭遇。他撕心裂肺地見證人類對世界、對生靈的不敬、踐踏、凌虐、變賣與遺忘,卻無力扭轉形勢。只得任由新事物遭娛樂精神侵蝕,任由神聖般的生物遭人剝削、以至於凋謝。

整段唸白配合上雅氣潔淨、具詩意化特色的畫面,猶如一首論盡生老死別、人生虛幻的悲歌,叫人深刻反思世人對萬物的輕妄、愚味。在龐大的未知生物前,不知天高地厚,浸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不能自拔。

寓意上還連結起《格列佛遊記》、《世上最美的溺水者》(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白鯨記》(Mock Dick) 對人性批判的精髓,鏘鏗有力,更堪玩味。魔幻現實主義的氛圍更將我包圍,纏繞心頭,蕩氣迴腸。最後巨人的陰莖被作成標本,給眾人展示,卻不幸地被錯標成鯨魚的陰莖。這諷刺可算是一針見血、淋漓盡致,把消費主義批得體無完膚,令人心寒。

從整體來說,《愛·死·機械人》第二季比起上一季遜色不少,質素參差不齊。上一季對暴力美學、黑色幽默、原始慾望、克蘇魯神話、反烏托邦的淋漓展現,在今季無法彰顯到位,討論人類「無知」的命題也是半調子,還不如柏拉圖一句「人們永遠活在無知的洞穴」有深度。有些上季探討得絕妙的議題像是對於機械唯物主義的深挖,在今季更是不見蹤影、蕩然無存。不少集數除了《溺斃的巨人》,更出現主題重複、內容空泛、落入俗筆等令人垢病的瑕疵。美術風格上也較單調,不是將輪廓加粗美漫式畫法,就是擬人的遊戲式畫面,藝術豐富性有待加強。

如果首季能稱得上是「諷刺的藝術」,那麼這季便是「拙劣的藝術」。風格化處理得不妥,故事也說不清,這叫觀眾怎麼收貨?只希望下一季能重振雄風,為第二季的衰弱扳回一局。

本文由作者【朱相楠】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香港作家、詩人、影評人,「William電影空間」版主。 文章及詩作散見香港01、Cinespot動映地帶、幕迷影評、Penana等各大媒體。 試片、邀稿及任何形式的合作,請Email: [email protected] 或私訊IG「William電影空間」。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