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之時

人活到某階段,儘量避免感喟青春,通常這只令人墮入胡思亂想中,相反若沉澱箇中思緒,或可帶來意義。不少人有類似以下的交友經歷。

 

年少時與某人志趣相投,成為好友,若要在心目中把朋友論資排輩,他可能排首位,姑且叫他做第一名。在人生歷程裡,無論是閒暇、喜悅、困境、變故,第一名都與你共度,你們不只共享回憶、興趣、人生觀、理想,還彼此相通,對方是構成自己的重要部分。

 

一塊葉落在河裡,不知它漂往何方;兩塊葉順同一水流而下,也可漸漸互相偏離。生命中可有諸多轉折、人生抉擇,除急遽的天災人禍外,影響人最深的可能是內心的抉擇,即是決定自己如何看待問題,這也是旁人難以看見的。或者就是在洪流裡一次又一次這種抉擇,到某日你赫然發覺第一名已漂離甚遠,但你深明人總有差異,而且差異才令世界精彩,於是你接觸第一名所接觸的世界,嘗試理解他的專業,讀他讀過的書,瀏覽他在社交媒體分享的文章,聆聽他對不同事物的看法,也不吝訴說自己的意見,彼此交流。他似乎也曾對你的世界感興趣,甚至問你怎學懂一些東西,你也介紹了一些令你深省良久的書籍、電影等材料,他有否看過就不知,總之往後沒有提起。

 

逐漸你們關注的事不同,你一直想問他轉職後是否仍然追尋理想,他卻問你知否一個共同朋友仍纏著舊女友。你們終於觀賞同一齣電影,你發掘幾處劇情上、藝術手法上、訊息上的話題,認為可探討一下,聊聊幾句過後,他興致勃勃說女主角身材惹火,沉默兩秒,你委婉地表達鑑賞電影時不太想注意樣貌身材之類,另一句未講的是「要看身材就看另一些影片罷。」你不認為——後來力勸自己別認為——你們有層次高低之別,最多只是觀點與角度不同,自己不會全對,也不是更高尚。再過一段時間,你發現更多意念上值得討論的事,找第一名談,但他幾乎答不上腔,似乎過往交換彼此所見的願望落空。

 

你有幸獲得第一名信任,他遇上各種問題時,每每找你傾訴,並直言希望獲取高見,你有時認為第一名的處境值得同情,有時他也有可改進之處,起初你坦誠地交代意見。又過一段時間,第一名的困難連帶他自身的毛病未有改善,又找你傾訴,你懷疑以往自己是否表達不佳,便用更易懂的方法以求令對方明白。下一次相同情況出現,你懷疑是自己沒有尊重對方,給予他堅拒的建議,還是第一名不尊重你,把你傾心吐意的意見置若罔聞。你壓抑教訓他的衝動,靜待可平靜講意見的時機,每次都申明「這是我的看法,並不要求他人跟從。」陪伴他分析問題,回應他的觀點,有時你直指他的謬誤,冀望他因思想開通,辨明真相而獲得精神上的釋放,而非每次視你為馬桶,把怒飲一夜後的穢物嘔進去就算,他只回答:「我覺得不是這樣。」然後再把自己的觀點覆述一遍、兩遍、三四遍,卻從提不出理據來回應你的觀點。某日,他終於說:「最瞭解我的是你,而我就越來越不理解你。」

 

每個人都有所不同,一定有值得學習之處,孔子不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嗎?但很少人引用後兩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原來孔子的教導並不像心靈雞湯,他認定反面教材是存在的。輾轉思量,任何理論、再多的自我懷疑都無法否定自己其實與第一名漸行漸遠。朋友與情侶不同,毋須清楚界定關係,不相合不必絕交,疏遠的程度也可隨時調節,隨年紀日長,朋友間不似年少時親密也是正常。但一經撫心自問,你與第一名的距離不是出於事務繁忙、家庭因素等,思想、心靈的距離才令你欲言又止,才令你時而放棄時而執著,才令你在人潮中回顧一塊一塊記載你們相處的碎片。為自己、為身邊的人、為理想、為成為一個基本的人,甚麼都好,你這些年來在各方面累積不少,回望本來還在身邊的第一名,他的時間好像凝滯了,他不是長不大、成熟不起來的孩童,中間他經歷甚麼,他有所訴說,但為何變成現今的模樣,你似懂非懂。迷霧裡你遠觀他徬徨的步姿,他四處張望,只覺你這好友的身影格外模糊。繞過一大段沉思的迴廊,最終你獲得一個簡單的結論:你們身處不同的世界。

 

究竟是否你心存誨人不倦的傲慢,投射他會改變的期望?是否害怕失去朋友、構成自身的過去,而對早已遠離自己的人戀戀不捨?這些不易明瞭,也不必解答,總之你要繼續在這世上活下去。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