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人格分裂」,你患上了嗎?

對於挑戰的看法,是由個人的本性主宰。
一份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有員工會覺得艱難,亦會有員工覺得刺激。
如果員工覺得事情較難處理,有種走投無路的感覺,一般都不想接受挑戰後的結果而選擇卸膊。
如果員工覺得事情是充滿刺激,會相信沒有絕路,設法參與及全力接受挑戰,希望找到拐角。

本性,在小時候,是孩子的氣質;在長大後,是性格的煉成。
世上沒有一個人只擁有完美的性格,人類說的完美,只是一個指標。
在沒有完美的國度裏,人類充滿幻想,不斷想令自己脫離本來性格,從而追求完美。

思緖上的改變

說要找在工作時與現實生活中的思緖判若兩人的員工,絕不罕見,可能是你部門的同事,又可能是你自己本人。
其實這類員工心中都住了兩條魚,鯊魚和小丑魚,它們負責管理正反兩面的心理狀態及情緒管理。
若鯊魚追着小丑魚,我們會感到恐懼,憤怒、懷疑等的負面心態。
若小丑魚能夠脫離鯊魚的追逐,我們便會感到放鬆、開心等的正面心態。
只要懂得控制這兩條魚的處境,我們便能短暫控制自己的心情。

比如說,工作上遇到委屈,心裏一定很難受,說不定眼睛已有潰堤的準備。
試換個角度去想,成功的人多抱着正面心態,可能現在成功的人都有經歷滄桑的時刻,只是當時在背後承受。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與其要怨天怨地,不如將怨念化作動力。
若默默耕耘,或許他日成就更加非凡。

行為上的改變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行為叫「自由特質行為」。
在職場上,很容易看到大家會將這種行為發揮得淋漓盡致。
大家會把自己不足的性格隱藏,從而帶出其他優點,試圖砌出完美工作表現。
然後到了下班,有如變色龍一樣,褪回原來本色。

不時會發現,發揮「自由特質行為」是大多香港人的本能。
心理學家Balsari-Palsule曾指出:「我們太習慣表現出專業形象,而塑造出隱藏本來性格的另一個自己。」
我相信是因為在香港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充滿挑戰,導致「變身」情況普遍。
將這種特質運用得融會貫通,才是辦公室的職場之道。

其中一個「偽外向」的例子是當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都可以在工作環境中變得風華正茂,笑容可掬。
就以自己作為例子,我愛獨處,性格較為文靜。
現職公司是國際公司,外向型員工比內向型員工較易受到公司的青睞。
為了朝着「完美員工」的目標,我不斷向別人學習與模仿,培養成偽外向的內向型員工。
在工作時,為了有自信的表現,一直開動了偽外向模式,一到上班會裝超有親和力。
我相信這是內向型員工與真正外向型員工的角力唯一方法。
不過,不一定所有利用「自由特質行為」都是違背自我,其實我也愛工作時的自己。
到了現在,我覺得偽外向的內向型員工的角色頗容易適應,因為當我假裝得累了,只要回到獨處時,便能得到放鬆自在。

最後,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的「人格分裂」,主要是為了應付公司事務日常,「變身」太久總會令人身心疲倦。
因此,變回原來本身性格是需要的。
否則,總有一天會失去自我,甚至有機會將付出沉重代價。

本文由作者【Bella】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大家好!我叫bella~ 作為客服人員,我很有滿足感。 因為每天對着不同類型的客人,充滿挑戰性。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