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法 - 如何做個懂得競爭的人

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甚麼都會聯繫到「競爭」一詞。
特別是職場上,公司裏的組織或團隊都會有互相競爭的時候。
每次想得到優良工作表現時,但在上司心中,自己的表現只是一般。
其實,你可有想過,會否自己缺少了甚麼?

能力代表一切?
要競爭,必須向對方展示實際能力。
心理學家曾表明,自我效能感與能力有關。
只要員工對技術及自我能力有信心,加上適當調節,便能脫穎而出。

甚麼是自我效能感?
心理學家亞伯特.班度拉認為人們對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的自我效能信念是來自掌握性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說服、生理和情緒狀態這四種元素建立的。
那可以怎樣提升自我效能感呢?以下是小編的一些見解:

1.掌握性經驗
是指個人經驗,成敗得失影響自我效能感。
成功可以令自我效能感提升,過往成功經驗令自己更添信心,預料未來成功機率甚高。
過往勞而無功的經歷會造成錯敗感,心理上的壓力會造成能力上的遞減。
小編覺得,如果曾經經歷失敗,可以留意會影響事情結果的因素,例如事情的困難程度、個人進取度、得到協助的機會度等。
只要小心謹慎,在失敗因素中作出微調,自然會水到渠成。

2.替代性經驗
是指透過觀察他人行為及結果,判斷自己能力。
替代性經驗對於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影響。若果看到能力相若的人經歷了成功,能夠為自己增添自信。
若果看到能力不相上下的人經歷了失敗,比下去便能預計到將有反面結果。
小編認為可以利用前人經歷作出借鏡,便能作出能力上的調節,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3. 言語說服
是其中一種技巧能令人確信自己擁有能力信念的方法。
小編認為,當人處於逆境時,通過鼓勵或評價,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及支持,自我效能感必定得到提升。

4.情緒與生理的影響
例如心理上的疲勞、疼痛等反應,會影響個人能力的判斷,降低自我效能感。
小編認為,此時應休息五至十分鐘,短暫休息可令自己放鬆,減輕生理或心理上的影響。


除了能力因素外,團隊的管理方式對競爭力的影響亦同樣不容忽視。
若果讀者在職場中管有下屬,那需要令團隊中的能力得以集結及提升,增強競爭力。
現時不少新世代的公司都更改了管治模式,令團隊採用授權或半管理方式作出管治是不二法門。

新管理方式的優點
在知識型經濟的年代,自主性管理十分重要。
雄才大略的員工會善用技巧及知識,加上獨具慧眼,配合完善的授權機制,員工處事能力亦會提升。
授權賦能會不自覺地影響員工心理,成為評核自我工作表現的界線之一,是令業績表現上升的辦法之一。
上司授權賦能令員工增添成就感及自我效能感,授權賦能表現了工作意義、能力、自我決策及影響等四種優良結果。

工作意義:
員工擁有對工作目標或找到自己的價值

能力:
員工的自我效能,表現出遇上特別情況時的心理表現

自我決策:
員工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工作上的處事方式的一種認知

影響:
員工完成目標的結果對心理上的差異

新管理方式的缺點
但此舉會造成「能者多勞」的情況出現,小編並不贊同這狀況,因為只會造成勞者愈勞,不勞者的能力愈弱。
小編覺得公司應以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的心態,讓普通人都成為精英。
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中,practice makes perfect 心態也能應用出來。
只要相信自己,一不論是個微笑、一個程式、一款運動、一種樂器等,無論是甚麼高難度活動,通過密集式練習,都有機會成為將來另一長處。
若只將事交由精英處理,不懂處理的人永遠都不會熟練,而精英只會更精,也許有天會覺得沒有挑戰性,從而減慢進步的步伐。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由初級者戮力同心,對比於熟練者的組別,在進步的速度上會更勝一籌。

總之,個人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管理方式對競爭環境是息息相關。
希望以上分享能令讀者們反思,為自己爭取較高的地位,在團隊或公司中略勝一籌。

本文由作者【Bella】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大家好!我叫bella~ 作為客服人員,我很有滿足感。 因為每天對着不同類型的客人,充滿挑戰性。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