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不懂得去創作?因為我們都是這樣學習藝術長大的

現今這個世代,我們要尋找途徑學習一種新的技能其實真的很容易。就以學習繪畫為例,網上就已經有很多免費的教學影片,教授各種繪畫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你會不難找到一些講解清晰和實用的。只要你肯勤加學習和鍛煉,即使你是成年的初學者,假以時日也能練得一手好畫功。練習繪畫是一回事,這裏抄,那裏抄,畫得像,畫得好看就是了;創作卻是另一回事,即使兒時就有學習繪畫,但不抄畫時,拿著畫筆都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絞盡腦汁後,最大的能耐還只是想到幫場景換一換擺設,幫角色改變下造型,這裏換換角度,那裏轉轉顏色,到最後還只是個二創。如果有哪個遇上類似的狀況,可能是和兒時學習藝術的習慣有關。

開始前,我想大家先繪繪畫。請認真想想,如果我叫你在紙上畫一個正午時分的太陽,那個太陽會是什麼模樣呢?會不會跟以下的幾個太陽相似呢?

我們頭上的那個太陽,其實就是一團白光, 就和那圖5的模樣差不多。這看起來簡單,但要畫成這個樣子,需要於背景上色和留白,還是需要一點功夫的,所以一般沒有繪畫經驗的人會把它簡化,畫成像前面四個太陽的樣子,這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互不相識的人,他們所畫的太陽,其實也是相差無幾。都會不約而同地畫一些線條來象徵太陽的輻射線,而顏色不是用黃色、橙色就是用紅色,總之就不是應有的白色。因為這些太陽,都不是我們經思考分析所繪畫出來的,而是根據我們學習繪畫時的認知所繪畫出來的。

這些認知是一些硬知識,無論在我們藝術上,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會用到。硬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節省思考的時間。例如,我們學習了太陽簡單的繪畫方法,於是我們可以把這簡單不過的東西,不加思索地描繪出來。但亦因為這個動作太簡單,於是大家都反而不去想它真正的模樣,也沒有花時間去思考把它畫得藝術一點的可能性,這造成了大家思考的惰性,而這惰性使大家畫出來的東西都千篇一律,毫無趣味。

相反,如果這次我叫大家畫鮟鱇魚這普遍人認知比較少的東西,相信大家所畫出來的畫,差異性會相對地大很多。原因是大家於繪畫的認知中,都沒有鮟鱇魚這東西,於是大家都被逼去思考這個東西怎樣畫,這思考就造就了創作,創作就造就了多樣性。類似的繪畫練習可以訓練我們的創作力,相對於刻板的硬知識,思考能力這軟知識,正正是藝術創作所需要的。

有經驗的畫家不會不加思索地畫出一個簡化的太陽,他們於作畫前,都先會對所繪物進行觀察和分析。但有時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墮入類似的陷阱。

先說說我們學習繪畫的基本,其實就是兩件事:認知和技巧。認知方面,其不足可使我們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而鍛鍊方法就是對身邊事物多進行觀察和分析,了解它的外型、比例、顏色、光暗、線條和質感等。技巧方面,其不足使我們縱使有再好的想法也沒法正確地表現出來。而鍛鍊的方法,就是不斷重覆地臨摹描繪,以使我們擁有純熟的手腕和準確的落筆。

繪畫練習雖然可提升畫功,但其重複性和準確性的要求就如操作器械,所衍生的畫作就如工業製品,好壞只取決於精準性。因此創作力、想像力和個人情感是沒有討論空間的。這種扼殺思考和情感的練習,正正與藝術的理念背道而馳,導致一些畫家對周遭事物的外形特徵和限制過於重視,而忽略了它們可用於創作的其他內在特徵和可能性。所以繪畫練習要適可而止,避免以臨摹的手法去作鍛鍊,否則以非創意的方法去繪畫的習慣,加上不鼓勵創意鍛鍊的練習,可令繪畫者的作品都缺乏新意及趣味。

做藝術創作的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別樹一格,但思考的惰性,創意鍛鍊的缺乏和過度重視事物的外在特質,這些不良習慣,都是藝術創作的絆腳石,所以我們都要積極避免以上的情況發生。此外,我們還要養成正面的藝術思維,於創作時多觀察和思考事物的內在特質和其表達的可能性。例如,與其專注於忠實呈現事物的外貌,倒不如嘗試使用色彩描繪其所帶出的情感,意境,周遭的氛圍,甚至乎是所繪物於自己心目中的主觀形態。讓我們回看上面最後的那個太陽,雖然它的形態與天上的那團白光有異,但那紅黃的色調,熔岩亂噴的樣子和那激情的感覺,不是會令我們聯想起太陽嗎?這符合了我們對太陽內在特質的認知。只要我們能將它加以善用,再立體地對其內外的特質適當地描繪,我們就能創作出一件與別不同的藝術品了。

要做到這點,我們是需要於創作時,選擇性放棄對所繪物某部分的認知。但這點知易行難,因為放棄認知是需要勇氣的。而且認知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要素,所以我們下意識都會將所有認知保留。例如當我們要畫一個蘋果,我們對它的認知堅如磐石,它有固定的形狀,顏色不是紅色就是綠色。如果,要你把它塗上藍色,可能你會想:這樣還算是蘋果嗎?但如果我們無法打破這思想的框架,我們就無法創作了。

下圖是一個小遊戲。大家能不能打破自己的「框架」破題呢?(為了想自我挑戰的人著想,這裏不提供答案了。想知道答案的自己上網找吧,但文章最後會有個小提示。)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你們知道上面最後那幅充滿藝術感的太陽,出處是哪裏嗎?它的創作者可是世界知名的。「她」就是美國太空總署。其實這個太陽並不是藝術作品,而是以衛星拍攝太陽,再以電腦運算顯示出來的數碼圖像。單看它的顏色和構圖,大家是不是被自己的認知欺騙了,以為它真的是一件藝術品呢?說到底,我們平時用肉眼看見的太陽,也只是以特定方法觀察的結果。那數碼圖像的模樣雖然和我們對太陽的認知有出入,但某程度上,它可以說是真實的太陽。所以,「真實」只是我們主觀定義下的產物,而那電腦圖像卻揭示了「可能性」。要是我們能善用這「可能性」,可是能成就很多事情。就像古人,他們的「真實」是「世界是平的」,但後來,那地球是圓的「可能性」卻成了現實。所以,藝術創作時不要太執著「真實」,我們的認知反而會成了我們創作的絆腳石。我們千萬不要錯過萬物千變萬化的可能性,因為沒有可能性就沒有創作,沒有創作就沒有藝術了。畢加索說過:「所有你想像得到的東西都是真的。」讓我們用藝術把我們的想像變成真實吧!

(謎題提示:不要把它看作是聯線遊戲。此外,大家是真的需要「突破」那個「框架」破題的。)

本文由作者【小事兒】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藝術家,插畫家及作家,原居香港,現居加拿大。 文字和藝術,是我的工具,對他人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透過繪畫和書寫去建構,追溯情緒的根底,照亮自己心裡的缺口。我把抽象經驗給我的抽象感受,透過繪畫書寫將他們具象化,構造出屬於自己的世界。也許我的藝術和文字,可往外伸延,自癒亦癒人......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