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膠而不廢又何往?

三月五日,歐盟通過協議,推動歐盟成員國立法減少塑膠垃圾,務求在二零三零年前,塑膠包裝減少5%,四零年前減少15%,抑制日益嚴重的膠污染。歐盟的協議再要等待歐洲議會議決,才由成員國各自訂立適用於當地的法律。各國近年接連推出政策,以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單是塑膠處理一項,足以叫地球上一萬公里外的小城市汗顏。

 

綜合路透社和 earth.org 的數據,二零二一年,歐洲國家製造逾八百萬噸包裝廢物,佔都市固體廢物三分之一,塑膠佔近兩成,位列第二大類包裝廢物。折算起來,每名歐洲人一年平均丟棄190公斤包裝廢物,亦即平均每日就把半公斤包裝材料丟到地球另一個角落。分析指隨著網購和外賣盛行,包裝廢物量攀升,二一年比起一零年,該等廢物量就增加24%,如不採任何行動,二零三零年還會再升19%,情況堪憂。

 

@【認真的國家】德國 vs 瑞士

在德國和瑞士的旅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兩個國家人民對事情的認真程度,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德國,人們非常重視事物的精準度,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還是產品的製作,都堅持精確無誤。例如,德國製造的汽車以其高品質和精確性而聞名於世。即使在鐘錶、機械設備等方方面面,德國製造的一切都以品質卓越而引以為榮。

相較之下,瑞士人則傾向於每日努力做少量的事情,並通過這種方式累積成功。瑞士人有著堅持做一次正確的事情而不需要多次修改的信念。他們認為,即使只做一次,也要十分用心地去做到完美。瑞士人不喜歡重複多次的方法,他們堅信,錯誤的方法永遠都是錯的答案,應該只使用一次正確的方法來達成目標。瑞士人非常重視時間觀念,認為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會準時完成工作或參加活動,並期望他人也能遵從該原則。這種對待時間的態度使得他們在商業與個人生活中極為有效率,有助於他們取得成功。而在團隊合作方面,瑞士人也具有高度的合作精神和信任,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推動各種領域的成果。

香港人應該從德國和瑞士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在香港生活中,我們總是急功近利,一心追求眾多事物的成就。但這種心態卻往往導致我們不能專注於某一事業,致使最終一事無成,並缺乏專業。香港人需要學習德國人的精確度和瑞士人的專注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取得成功。

@【愛欲的夜晚】挪威

歐洲旅行一向是象徵浪漫與自由的代名詞,人們在歐洲的酒吧結識異性,從而展開無數精彩的愛情故事。在我流連忘返的歐洲之旅中,不經意間認識了一位來自中國的韓國混血兒-玄彬(代名)。他外表俊俏,聊天風趣,當晚我們幾乎談遍了千山萬水才來到主題。

玄彬告訴我,在挪威酒吧認識女性,能有超過七成的機會與女性上床。這樣的性經驗對他而言既是冒險又是轉瞬即逝的美好。他回顧著那曲折卻刺激的一夜情,彷彿又回到那瀰漫著愛欲氣氛的挪威夜晚。

那時他獨自在奧斯陸的一家酒吧喝酒,意外地與一位金髮碧眼的挪威女子搭話。她性感火辣,讓玄彬無法抗拒。而據他說,挪威酒吧裡的異性互動往往也相當自然開放,男女之間互動的門檻很低,只要大家心態放得開,愉快地尋求愛的激情便一觸即發。

這樣的性觀念對比之下,顯然與亞洲截然不同。在亞洲,人們對於性觀念依然保守,凝緩步調去了解彼此、交往,直至感情穩定,才會談及性。此舉源於傳統文化背景的潛移默化,即使夜生活發達,如今的亞洲人對待性問題也是謹慎小心。在如此迥異的文化中,挪威和亞洲的性觀念矛盾重重,不知何時才能抵達平衡之地。

@【歐洲的另類風景】代購現象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不同國家的特色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代購市場的蓬勃發展。然而,代購行為在歐洲卻成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牽動著許多外國人的思考。

在年度歐洲之旅中,我們目睹了一幕幕關於代購的奇怪現象。在一些知名奢侈品商店,隨處可見身穿時尚服飾的中國顧客,手上拿著名牌包包和一部分商品價值不菲的紀念品,場面甚至有些令人費解。人們拿著手機、相機,載歌載舞地與那些商品合影,就像遇到了令人陶醉的大明星。這些顧客的一舉一動都在默默地向人們展示著:對於物質享受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買!買!再買!

許多外國人對這些奇怪的代購現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原本慢條斯理的歐洲人們對於這些購物狂者流露出強烈的困惑和驚訝,甚至在心中為此埋下對不同文化的疑問。他們感叹“難道進入奢侈品商店就像進入了一個完成人生夢想的殿堂嗎?”有的甚至戲謔说到:“這些人無疑是在幫商家排解了存照行銷壓力”。

@【教育之城】德國

去德國旅行才發現德國是世界上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堪稱綠色經濟的典範。這要歸功於德國政府制定的全國統一的綠色政策和措施,以及德國民眾對環保問題的高度認識和配合。從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和生物分解等各個環節,德國都展現出極高的紀律、尊重和規劃能力。民眾將垃圾分成五大類:紙類、玻璃、塑料、金屬和有機廢物。要求民眾外出時,也要時刻注意將垃圾放到正確的回收桶中,否則可能會被處以罰款。這種紀律要求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他們自小就養成了遵守規章的習慣。

德國在公民教育方面的努力表現得非常突出,這源於德國獨特的教育文化。全國各地的德國人都非常重視教育,並將之視為推動社會進步與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他們認為,教育可以幫助個人實現自我,培養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

以"教育鏈"(Bildungskette)為例,這是一個積極投入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德國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并支持,由學前教育開始,優化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確保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並且在12至18歲青少年期間以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政治意識為重點,以提升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

歐洲的宮廷是有多矯情:重溫英法歷史宮鬥電影10選

本文列出的片單大多是壓箱底的電影,或許也曾經是你我的青春裡,不會太陌生的回憶。電影發行的時間大約是跨上世紀與本世紀,約二十年之間,只有一部是幾年前出品。

這些歐美系的宮鬥電影,除了呈現赤裸的人與人連結,與宮闈的心計角力之外,情勒、暴力、血腥、殺伐也是常見的劇情。不過,優點是電影配樂通常好聽,不像明清宮廷劇的BGM只有那麼幾種。

以下十部,是依照歷史時代背景的順序排列,或相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主角。

一、《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

本片的劇情是以英法百年戰爭為背景,百年戰爭之前的英法兩國,大概就跟兩家相互交叉持股的公司,很難把你我切割清楚的那種概念。

自11世紀初,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跨海征服英國,成為英王威廉一世,此後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英王都擁有法國諾曼第公爵的身分,控制現今法國西南部地區廣大的領地。這樣的情況導致兩國在14世紀,爆發了將近百年的戰爭。

四月天的人間,聊聊徐志摩的西伯利亞遊記

Image

 

抓個四月的尾巴,來聊聊徐志摩,不談感情,談點旅行。

當年要應付升學考試的國文課本裡,徐志摩總是頻頻刷著存在感,訴說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再別康橋,新詩裡歌頌著數大便是美,還有那個山居閒話的翡冷翠。

大學畢業,輾轉打工存糧草,談不上深造,就這樣掉進研究所的坑,想說反正不是搞文學而是歷史,應該見不到這個人了(吧)!誰知道他又在我碩論與博論的隨頁註裡,悄悄的出現,又悄悄的不見。

打開任一版本的徐志摩全集,俯拾即是的遊記,不難細數他在國外的遊蹤,尤其他在英國與歐陸的足跡。除了美、英的留學生涯,還曾陪同來華訪問的泰戈爾,前往日本與香港。1925年,徐志摩前往歐洲,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旅行,此行徐志摩走的不是歐亞海路,而是利用陸路,取道西伯利亞,抵達歐洲,因此才有機會寫下他在西伯利亞的見聞。

【Elementary European fashion brands】Four timeless simple European fashion brands you cannot miss out

Japanese or Korean style are recognized as simple wear icons, people therefore may not aware of European fashion may also be an alternative. Here we are specially introducing four European brands promote simple and effortless clothing. No matter you are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or going for a causal business meeting, you can easily match a suitable outfit among their product 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