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米雅書單-假性孤兒

米雅推薦書名:假性孤兒(二版) 

作者: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譯者:范瑞玟

出版日期: 2022/12/28

出版社:小樹文化

「能夠感受複雜情緒的能力是情感健全的表徵,若能融合矛盾的感受,像是快樂又有罪惡感,或是帶著愛的憤怒,就表示這些人能夠擁抱、感受生命中錯綜交織的情感,調和矛盾的感覺。」

我的家庭健全 基本生理需求都無虞 有個遮風避雨的安全居所 照顧者也會關心我是否吃飽穿暖 可以說是什麼都不缺 我也很清楚知道家人們愛我 但我感覺並不幸福… 因為我無法表達真實的自己 在家裡大家好像都和我親近融洽 我卻覺得離他們好遙遠;我很努力取悅每個人 以為他們開心我就會快樂 反而事與願違 看不見黑暗的盡頭;我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美滿家庭 卻感覺這世界從未有過我的容身之處…

我是不是庸人自擾? 我吃飽撐著想太多了嗎? 還是我太貪心了 可是我真的很沒有安全感 我甚至為這樣不知足的自己感到罪惡 我不懂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情緒傳染病:人際關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後群,一種人質對加害者產生心理連結的現象。被人綁架,反而會同情和認同加害者。

聽起來很不合邏輯,但現實在不同關係中十分常見,最普遍是親密關係,有些時候什至出現在職場。為什麼明明被加害,但又要袒護對方呢?

經觀察和交談後發現,這種傳染病為的是保護著被害者們自卑的一面。與承認對方不喜歡自己、自己原來只是工具人、命運之神沒有眷顧,仕途或情路坎坷等等事實,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似乎來得更舒服。然而⋯延遲的痛苦,亦有機會以更放大的情況去出場。

你有試過嗎?明明感受委屈,依然為對方找藉口。
 

 

更多文章:https://multi-identity.com/

米雅書單-親密恐懼

米雅推薦書名: 親密恐懼

作者: 周慕姿

出版日期: 2023/11/27

出版社:寶瓶文化

「其實,我真正最想被拯救的是:有人可以告訴我,即使是這樣不夠好的我,也是有價值,也是值得被愛的。那可能才是我一生的渴望。」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也因為這樣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平日裡我們極力掩飾的傷疤、不願承認的脆弱 一一揭穿 我們會展露無遺的看見那住在心裡的孩子 他是活潑歡快地和夥伴一起玩耍嗎? 還是不安的蜷曲在一角用餘光偷偷觀看大家呢?

米雅書單-餓怒症

米雅推薦書名: 餓怒症

作者: 蘇珊・亞伯斯

譯者: 孫乃榮

出版日期: 2023/10/11

出版社:時報文化

「給予我快樂的不僅是食物的美味。的確,美味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但我要說的是,吃得好、吃得用心時,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民以食為天、能吃就是福…』食物不僅是身體的燃料 更是我們生活的原動力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飲食習慣嗎? 你的身體和食物之間呈現出怎麼樣的關係呢? 美食當前你感覺到幸福還是罪惡? 只要跟著這本書的節奏 作者會引導我們一步一步重新檢視自己 由外而內地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生活 進而增加身心輕盈愉悅的時間 使我們得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被情緒支配 亦不為健康所限

小夢不要再被錯的教育操控了

(一)  介紹小夢

她, 出生於孩子多的家庭, 長女排行第二, 對上是一個哥哥, 對下有妹妹, 最少的是弟弟, 連同父母, 一家六口, 看著這一家, 父母恩爱, 兄弟姐妹和諧,。

但, 她, 自出生開始, 就一直缺失應有的童年愛,  年少時的她不知道, 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以為因為家中人口太多, 所以父母的愛未能顧及她, 亦因為人口多, 所以家中不能分配資源給她…… 

長大後, 她亦以為外面的世界是如止, 她不配被愛, 除非, 她先付上所有, 但, 至少的家庭教育, 讓這個女孩, 以為自己不夠好, 一定不會有人願意無條件對她好, 亦令她每做任何事, 都會先儘力付出, 才敢向別人要求。

現在為大家介紹一下, 這個女孩自出生後的經歷, 希望已為人父母快好, 將來會成為父母也好, 有些行為說話, 千萬不要說, 否則, 會令孩子長大後, 對自我自身價錢定得太低, 會遇上很多傷害, 亦因為太迎合別人, 會令她變得更迷失, 最後, 患上抑鬱、走上自殺自毀方向, 否定自己, 賠上一生。

解決憂慮不安︰讀艾克哈特的《當下的力量》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不安焦躁是許多人每天面對的情緒︰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煩惱、個人生活的不順意。種種都讓我們每天焦躁不安,腦袋總是為了下一個正要來臨的任務而冒汗、心跳加速。

早前讀了艾克哈特的《當下的力量》,書中說許多人只顧及未來和過去,卻絲毫忽略了現在的重要性。所有的煩惱和不安皆源於未來,而未來的事情即是並非真實,那我們為何要為不真實的東西而陷入情緒的迷宮呢?

他向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去擺脫不安︰聚焦當刻,找回此刻的節奏。全心全意做此刻的工作,專心刷牙,專心走路,專心跟父母聊天。透過把視線放在當刻,很容易便會抓到快樂。

艾克哈特的說法讓我想起一行禪師的道理,他說透過專注眼前的事情能平復心靈,把思緒從遙遠的一方捉回來。一行禪師甚至指透過簡單的一呼一吸就能找回快樂。

 

米雅書單-靈界運作(上)

米雅書單: 靈界運作

作者: 小湛

出版日期: 2023/01/17

出版社:遠流

「身為人類,所有療癒的答案都在我們的身體,無論是探索靈界的安全性,保護自己的方式,精神層次的成長—最後,都是回歸身體層次,使精神力量集中,與內在分裂的部分整合。」

這是本以不同維度靈魂(宇宙)視角來看這個世界的書 有很多非常新穎的觀點 米雅身為阿卡西解讀師 透過紀錄 我也有一套屬於”阿卡西系統”的靈性真理 而此書則揭開了 另一面我未曾知曉的面紗 我們懷著各自對世界和宇宙的認知 結合成新的時空

宇宙無窮之大 我相信不論是我、作者或其他靈性工作者 看見的都只是靈界的冰山一角 而這篇文章 我將會分享書中和米雅共同的觀點不一樣的理解、整匯我既有的智慧概略敘述本書的內容

[認知心理12] 總結

為什麼我只要看到我的上司的緊張起來? 

為什麼我只要看到工作就焦慮不安? 

為什麼我連每天工作看個email都覺得驚惶失措?

是我心裡有問題嗎?是我連自己的情緒都不能控制嗎?

這些都是工作時感到焦慮時的困擾. 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 認知心理治療就為這類情況提供了一個個答案.

在以上的故事, 主角透過和心理治療師的對話, 慢慢明白情緒是不知不覺的受想法影響的, 而情緒困擾是不現實的想法所導致的. 經過仔細的反思, 驗證, 練習, 主角終於發現他可以修改不現實的想法, 為自己解決情緒困擾. 而以下則是這個故事的重點摘要:

想法影響情緒

我們都直覺的認為, 情緒是對外在環境的反應. 像反射動作一樣, 只要某件事情發生, 某種情緒就隨之而來. 因為要考試, 所以就覺得緊張. 因為不及格, 所以就覺得不開心. 但我們往往忽視了想法對情緒的重要影響. 就例如考試對於一些有信心的學生來說不但不會緊張, 甚至覺得是可以表現自己的機會. 即使不及格, 也有人會把它看成是改進自己的機會. 所以情緒可以說是受想法多於受環境影響.

[認知心理10]練習

焦慮很容易讓人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比如說, 當你知道自己要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講, 你會感到焦慮, 當你認知到自己感到焦慮時, 你會擔心這會影響表現, 但偏偏因為顧著擔心所以表現更差. 當你在觀眾面前表現不好時, 你又因為觀眾可能對你的負面評價而更緊張. 焦慮成為了你唯一能想到的東西, 而且你感覺像失控一樣, 沒有辦法用理性讓自己冷靜, 即使你知道這種焦慮是不理性的.

每當我要和我的上司有任何交流, 我就感覺我像是要演講一樣緊張, 但愈緊張, 我的表現就愈不好, 從而導致焦慮的惡性循環. 為了打破這個循環, 我決定要接受心理治療.

治療師聽了我的狀況後, 訂明了治療的方向. 在我們的討論當中, 我慢慢學到了情緒是由想法產生的. 而不合理的想法就會產生情緒的過度反應, 也就是我不能控制的焦慮感. 要解決過度焦慮, 就要從改變想法開始. 像是在會談室一樣, 治療師請我把日常生活中讓我焦慮的情境記下, 然後分析當中是否有不現實的想法或是思想規條, 然後嘗試修正它們. 他告訴我, 改變思想和改變其他習慣一樣, 都是需要練習的.

[認知心理9]改變思考模式

“所以你感到焦慮是和你覺得你可能會被上司看成是失敗者相關的, 而這個想法, 是基於你覺得你應該你要把給你的每一件工作做好, 否則你在上司眼中就是失敗的大前提” 治療師總結了我們的討論.

“那我應該改變我的這個想法嗎?”

“很多時候, 過度的情緒反應是由不現實的想法導致的, 現在你已經察覺到你的想法是怎樣形成, 不如我們一起檢視一下你這個想法的大前提合不合理吧”

“嗯...”

“你說, 如果你沒有把上司給你的工作做好, 你就會被他看成是失敗者, 為什麼呢?”

“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啊!”

“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嗎? 還是因為你覺得他是這樣的人?”

“有分別嗎?”

“前者是描述事實, 而後者是描述你的觀感, 你不覺得後者比較準確嗎?”

“可能是吧, 可是在我眼中他就是這樣的人啊, 我已經跟他工作一段時間, 我沒有看錯”

“我說的不是你的看法是錯的, 你的看法可能是對的, 但終究是你的看法, 而不是事實本身, 而且關於另外一個人會怎樣看你, 你只能作出推斷而不是直接觀察, 你同意嗎?”


“嗯...”

“既然這是個推論, 那你是基於什麼理由或是證據, 覺得你上司會把你看成失敗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