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太多包袱又太多犧牲|倖存之家

 

小時候我不太記得我父母親有唸童書給我們聽的習慣,或者是說,在我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也並不太流行讀童書這件事情,我也不太記得自己有沒有讀童書的習慣,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我倒也都是沒有錯過。 

倖存之家有很多很老掉牙的童話故事元素,比如說,豪華的大宅,討人厭的繼母,早年過世的父親,互相依靠的姊弟,但我覺得比較奇特的是姐弟的母親這個角色,她之所以決定離開豪華的大宅是因為她出身貧窮,覺得自己不應該住在這樣的豪宅裡享受,一意孤行的拋家棄子,要去  行善完成她的人生使命(? ) ,然後就這樣消失在姊弟的生活裡,等到與母親再度團聚的時候,姊弟都已經50歲了。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閱讀筆記 | 教你變得更有價值,不再需要為了賺錢出售自己的時間!

原文發表至《幣備思維》網站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閱讀筆記 | 教你變得更有價值,不再需要為了賺錢出售自己的時間!

前言|推薦原因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完全改變了我對金錢的想法與思考模式,整本書都是的滿滿的精華,因此我非常推薦你閱讀。

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的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老師所撰寫的,他同時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與專欄作家;獨特的想法與見解,使他在 32 歲以前,就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

所以今天就要來與你分享這本書當中,達成財富自由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教你變得更有價值,不再需要為了賺錢,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閱讀筆記>這輩子只能平庸過日子嗎?

很多人都會說這輩子大概就這樣了,年輕時候夢想也隨著歲月淡忘,然後等到走不動才會懊悔不已,最後帶著遺憾離開,人要不平庸不是要你成為億萬富翁,而是在你有限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而不帶走遺憾離開世界,有做總比沒做好至少要離開的時候可以對自己說我有做過只是沒完成,書中提出紀錄清單方式來讓自己在人生中不後悔。

《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閱讀筆記 | 最適合普通人的 5 招理財技巧

原文發表至《幣備思維》網站 : 《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閱讀筆記 | 最適合普通人的 5 招理財技巧

前言 | 每個人都該學會的理財技巧

怎樣的理財技巧,適用在這物價上漲、薪水卻不長的時代呢 ? 我們要怎麼在低薪之下存到錢呢 ?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作者喬納森.克雷蒙( Jonathan Clements),將用一本書的內容教會你 : 怎麼理財、怎麼花錢、怎麼過上,不為錢而煩惱的一生 !

如果你是 : 想擁有「正確理財觀念」的人、想懂「怎麼存錢、怎麼花錢」的人,或是有打算規劃「退休生活」、「消除負債」、「了解節稅」的人。都非常適合觀看這本書。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一讀

幾年前《被討厭的勇氣》很火的時候順手買的阿德勒心理學書籍。阿德勒心理學雖然是出自比較早期的精神分析學派,但憑著對自卑感的解讀仍是很多人心中的心靈救藥。

 

個體心理學把個人視為一個統合的整體,人的每一個反應,每一項行動和衝動,都視為互相連結的環節,是個人生活態度的一部分。而人必然早在童年時期(大約3-5歲)就確立了人生目標,人生原型(PROTOTYPE)開始成型,然後孩子會根據早已設定的人生目標再確立發展方向,然後循著這個方向成長為大人。

 

個體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它的第一個目的是教育,培養小孩的社會興趣。第二個目的是檢視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透過研究人的感受,分析人生原型和探索早期記憶來解決社會適應不良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是阿德勒心理學集中研究的部分。自卑感與社會訓練不足的問題相關,而社會訓練不足是來自社會的不適應。社會的不適應很大程度是來自童年時期的情境。阿勒德總結有三種情境的孩子特別「危險」:先天器官缺陷,受到寵溺與不受喜愛。

 

你可以拋開一切當自由工作者嗎?

當我們在工作失意,或處於年齡分水嶺:廿五、三十、四十時,都特別容易反思人生的意義、前路方向,或暗忖刻下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或這樣的人生是否是我想要的呢?一直做下去麼,可以幻想未來十年的光景。


毅然離開全職工作崗位?

 

不瞞你說,我也曾有這些生命反思,工作展望檢討,誰不想自己的工作稱心如意,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呢?曾幾何時,我也如作者曾彥菁一樣,希望辭職當個自由工作者,做Freelancer去,想了多年,也未有勇氣實行,顧慮的事情實在太多。因此,當我看到作者義無反顧,毅然離開全職工作崗位,追尋並實現自己喜歡的事,真是不無羨慕。讀着這書,我愈發共鳴,作者和我皆是熱愛文字的人,總想以寫作維生,寫作於我,堪稱人生一大樂事。一談寫作,一談讀書,我總不言倦。同時,我們也是感性的人,也在乎別人、家人的目光想法。

 

你過得了現實的考量嗎?

 

不過,在我們欣羨作者的勇氣時,她坦言背後亦有辛酸,別人的眼光、社會既定的人生成功模式、生活費的徬徨、失去固定收入的不安全感、內疚感。。。統統都是實在的考量和經歷,端看你如何面對,會否因一時的困難而放棄忠於自己。

閱讀筆記:《personal nutrition》第一章第一節營養素

          在營養學的角度,食物也就是可以通過科學語言描述的物體。把食物拆開來看,它是由不同的化學物質組成的物質。肉就是肉的組成肉的化學物質組成的東西,蔬菜就是組成蔬菜的化學物質。從這個角度來看,地上的沙粒是否能稱之為食物呢?它也有具有組成它的化學物質,但我們並不會把它稱之為食物。那是什麼讓我們稱特定的物質為食物呢?

         食物是由營養素組成的物質。營養素具有以下特徵,一能維持身體機能,二能修補組織,三促進生長。已知身體所需的必需營養素(essential nutrience)有四十多種。必需營養素是指身體不能自行合成的營養素,這也是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的原因。

         如果化學的角度分析食物的話,我們有特殊的名字去形容被身體利用的化學物質。其中,最常被談論的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很重要,要唸三遍)。它們有很多功用,比如組建不同食物的型態外觀,食物能量,以至於食物口感。可能在過往,大家常常聽的都是這個食物肥不肥,蛋白質多不多,容不容易升血糖之類的,主要都是因為這三種物質在作怪。

         但對食物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也必須更仔細地了解為什麼這個食物的熱量和別的食物不同,為什麼這個食物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