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米雅書單-理想生活的起點

米雅推薦書名: 理想生活的起點

作者: 葛瑞琴‧魯賓

譯者: 張瓅文

出版日期: 2018/08/09

出版社:商周出版

「自我認識很重要,因為唯有以個人的本質、興趣與價值為基礎,才能建立快樂的人生。」

自古世界就存在占星 將誕生在地球上的孩子分為十二星座 透過所謂的星盤去分析一個人

近年生命靈數、人類圖、MBTI、9型人格…更是蔚為流行 當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代表世界上就只有這麼幾種性格的人 或許有些人不喜歡用將眾人分門別類的方式去認識一個人 也有認為這一切都是無稽之談的人 但米雅覺得不論是以什麼為依據去區分 都是為了滿足我們與人交流的需求

[書評]- Slash 斜槓青年實踐版-助你建立斜槓的心理特質和習慣

成為媽媽後,想成為斜槓的動力變大,在成為斜槓前再一次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閱讀這本<Slash斜槓青年實踐版>。

與其說這本書是教人如何成為斜杠青年,不如說這是一本心理學書教導別人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甚至可以啟發父母如何引導子女「做自己」,追求自己真正的目標。這是心理學、自我成長和哲學書籍。

沒有教我成為斜槓後如何增加收入、怎樣增加暴光率等等、而集中分析成為斜槓前要做好的心理準備和在斜槓時的心理質素。

這本書發花了很多篇幅去教導別人如何擺脫焦慮、恐懼、負面情緒,建立安全感、自信、自尊、自我價值,重點是你認識自己嗎?

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成為斜槓很自由,但亦很需要自律。沒有人安排工作,亦較少同事,不一定有人與你討論,自己可以決定大部分事情,而這些斜槓的特點對需要群體生活的人們會感到很不習慣。

這本書就是幫你的心理狀態作輔導,若你認同及理解作者的觀點,在斜槓的路上能堅持較長時間。

西方哲學叢談(十):約翰米爾參與式民主

約翰.斯亞圖特.米爾(John Stuart Mill)是民主的大哲學家,他推崇人的自由和理性。為了這個理想,他極力推祟代議政制,通過選舉制度,選出代表不同選區的民意代表之士,在意輪流執行政府部門,以確保做得不好的政府不能留下。這個當選的政府也務必以保障公義(Justice)及民權(Civil liberties)全備,否則不能繼續執政下去。

米爾在哲學史上的傑出成就,在於他能夠超越自己的背景(父親詹姆斯.米爾及其師傅邊沁均為功利主義者),而貫通公民時代思想家使用其慣用語所表達的個人主義價值觀,例如霍布斯、史賓諾沙、洛克等,並認識到十九世紀中葉所出現的政治現實。

在這個個人主義基礎上,他仍然確信「個人的主權論」,並且指派國家一個積極角色,和期待個人主義化「公民社會」的消失。

米爾的分析,首先評論,現代時期的需要在於,搜尋一些方法去規限民主發展。立憲政體的成就顯然有所虧欠,因為它不能抗衡社會的專制。

他認為「大多數暴政」會引致人類「個人性」(Individuality)的受壓,自發性和發展個人品味及力量的能力被窒息。他形容這些長久興趣為「個人性」的理想,展示在一個終極國度的圖畫,人們能夠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實現他們自己的潛能,以達到極點。

愛情的小巧思

愛情,有時候可以讓人感到無比幸福,但有時也會帶來一些煩惱和挑戰。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或許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面對愛情中的種種問題的小巧思。

我的小巧思是:學會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自由。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常常會希望對方能夠和我們一起做所有的事情,分享所有的時間。但是,這樣做往往會讓對方感到壓力和束縛,甚至產生反感。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自由,讓對方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的朋友相處。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和爭吵,還可以讓彼此更加尊重和欣賞對方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一起做事情或享受彼此的陪伴。相反,當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自由,並且讓彼此感到自己在關係中是被需要的而非被依賴的,我們就可以更加放心地一起享受愛情的美好,並且擁有更加健康和穩定的關係。

我的另一個小巧思是:保持良好的溝通。

在一段關係中,良好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喜悅還是煩惱,我們都應該及時與對方分享,讓彼此了解彼此的內心想法和感受。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聆聽對方的聲音,了解對方的想法和需要。

消費者心態、行動與自由

只要在市場上購物,哪怕只是一棵菜、一張紙,就是消費者。消費者所持有的金錢有限,又要透過購物達成目的,購物的場所是市場,經濟學亦告知世上沒有完美的市場,即有各種限制,消費者在有缺陷的市場上滿足自己。現今經濟學也得承認消費者並非時刻理智,各個因素匯聚起來,眾多消費者竟呈現一類態度,稱為「消費者心態」。

 

消費者心態的核心是消費者認為只要付費,就該享有心目中的產品或服務,例如受父母荼毒太深的學童,認為向學校繳交了冷氣費,就在自己喜歡的時候開盡課室冷氣;食客等候出餐太久,感不耐煩,就指稱自己付鈔,不應遭冷待。一句「我畀咗錢喎」就令舉目皆見的消費者自奉為至高無上。較輕微而不具侵略性的消費者心態則是消極的,他們瞭解市場受金錢牽引,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有交易,毫無瓜葛。他們拿著錢走進市場,只能挑選市場存有的產品,而不能創造產品,所以有心儀的產品就買,沒有則離場。現實生活中,消費者逛多家商店,就是尋找合意貨物,買衫時進入甲、乙、丙時裝店,吃飯時進入甲、乙、丙食肆,東家唔打打西家,不合心意只消用腳投票。如果找過甲乙丙丁戊……一直沒有合意的產品呢?絕大多數情況消費者還是屈就,選取最貼近理想的產品,然後付鈔。上述不論哪種程度的消費者心態,都是等待服務提供者滿足自己,交易的過程中也沒有提升多少價值。

 

《1984 》書評 -- 極權社會的希望

1984- 極權社會的希望

希望是什麼?每個人的定義可以南轅北轍。但我們一定同意的是,這是個積極、正面的概念。不用深究,我們也可以清楚知道,希望是一種動力,是一種想象未來的能力,也決定了我們意志力的強弱。1984這本書描述了一個極權社會,有著明確的階級制度,嚴苛的律法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控制不是單單在行為上,更是在思想上。無論是每星期幾次的共同仇敵活動,還是一起觀賞戰俘被處決的慶典,都在告訴我們一個完全集權中央的社會。即便是崇尚法家的秦朝,還是以暴制暴的元朝,也未曾對人們達到完全的思想控制。在一個連家裡都有攝像頭的地方,什麼是自由?什麼是希望?

心靈的自由是什麼?可以是擁有自由的意志。可是心靈可以是完全自由嗎?要是完全自由為什麼我們會受他人看法影響?為什麼知道有些事可以做可以想,有些卻不可以?在書中,心靈的自由更多是和記憶相關。因為有了記憶,男主角有了自我,能分辨對錯。他清楚知道大洋邦政府不斷篡改歷史,也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被雙重思想、慣性打敗,明明昨天大家認為盟友是A國,明天卻一起討伐A國。他不斷提醒自己只要感到矛盾,這事情就可以是錯的。比起相信權威,他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批判能力。

你曾經想過自己想要做什麼嗎?

你曾經想過自己想要做什麼嗎?
人總會有很多想法以及不確定性  總是想再等等
等到萬事俱備或是心理準備好才會打算開始進行
有時候光想不做也可能已經錯過了時機
時間很寶貴的
靈感也很珍貴
與其等準備好了再做
不如有靈感有想法便開始著手進行吧
時間不等人的

你可以創造一些你想要完成的任務
就像玩遊戲一樣有獎勵機制
去完成你想完成的里程碑
去享受你想享受的事情
去過你想過的人生
從此刻開始放飛你思想自由、心態自由
去創造你想過的人生
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做得到
不在意他人眼光
真實的做你自己想做得

縱使做得期間感到緊張刺激或是不確定性害怕
代表你在突破你的舒適圈正在成長階段
成長過程不見得舒適
但是成長過程是難得可貴的經歷
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一部分
就像你撿回自己的一部分
慢慢地拼回你的靈魂藍圖一樣
你會打從心裡感到滿足開心
因為你已經在成為你自己的路上了
恭喜你又進步一點點了

東方之珠蒙塵

           香港這顆美麗的東方之珠不再璀璨了!它已變得黯淡無光,死氣沉沉;過去的百家爭鳴,創作、言論、集會自由、熱鬧繁華,隨著國安法的實施,已失去了一大半;變得跟內地的城市一樣,外表雖繁榮,但人心卻空虛,人們如行屍走肉,毫無主見。

         當三百多萬人,扶老攜幼的走上街頭,含住淚水,舉起雨傘,高喊要民主、爭自由的時候,看得使人熱淚盈眶、血脈賁張;他們只是要爭取一人一票,普選特首那麼簡單的要求,也不被接受;一國兩制的誓言,徹底破滅,不能不令人感到心寒;在過去的兩年裡,有數十萬人,紛紛移民出走,別了!香港,我心愛的自由之地。

          英國殖民者雖有百般不好,總好過你共產黨,專門欺壓、奴役自己的同胞。今天自由民主已是普世的價值觀,老百姓當家作主,選賢予能,領導只是人民的公僕,任期一到,請你鞠躬下台;再也不允許過去帝王式的統治風格,任何一黨一派,無論你有多高明,也不能永遠騎在人民的頭上,貪污腐敗,作威作福,頤指氣使,堅持為民“服務”到底。國安法的實施,所謂愛國(愛黨)者治港論,使立法會難以反映民意,淪為橡皮圖章;各家媒體又紛紛自我設限,產生寒蟬效應;一些反共的聲浪,更被誣指是漢奸,過去的自由之港已不復存在了。

脆弱的力量:《破碎的琴鍵》中追求自由的人們

「自由」,這個詞語不停的環繞著。對有些人來說,自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表達自己的意見,選擇怎麼樣來塑造自己的人生;對有些人來說,自由只不過是不再被病痛束縛,不必整日再被困在床上,能夠用自己的雙腳來行走。可是,對某些人而言:自由僅僅只是逃離眼前這一刻的死亡。祈求不要因為眼前的殘酷、槍聲、與砲彈死去。不要就這樣死去。
那麼,你追求的是什麼呢?自由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遼闊。自由就像是眼前的大海,從上面灑下來,映照出耀眼的太陽光。有時候被黑暗遮住,在遙遠的地方不停的拍打,從岸邊滿溢出來,直到黑暗淹沒整個世界。暴風雨來到了。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映照出我們是誰。但是,我們心目中所想像的「自由」,嚮往著光明,可能也潛伏著黑暗的自由,比我們所了解、所認識的自己,更加接近我們真實的樣貌。

「自由」兩字價太高-自由工作者和自由重量訓練一樣,一點都不自由!

人人都想要自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曾經,有演講現場聽眾表示很嚮往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問對方為什麼,對方說:「因為時間都可以自己安排,很自由!」

曾經健身時,覺得機械訓練又重又累、很不合適自己的身形,跟教練說:「我想要嘗試自由重量訓練」,為什麼?其實,就是單純的以為那是更自由、更簡單的重量訓練。

或許在工作中, 為著保住飯碗,我們忍受著長工時、超前部署的不自由; 為著維護人際、事業,我們忍受著被慣老闆、機車同事、奧客刁難的不自由;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是更成熟的大人,我們忍受被壓抑的情緒、吞下不合理待遇的不自由。

 

得到自由,是一種「做自己」的渴望。

人人都想當自己的主人,這是一種天生的傾向,孩子從2歲開始,就算走路都走不好,話也還不會講幾句,但就已經十分具備「Say No」的能力了。 能向別人說「不」,是體驗自由最基本的人權。 小時候的我們,其實很懂得自由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