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生活

【突破自我必修課】人生的22項改變

你好,我是基爸爸。

以前的我,經常通宵打遊戲,手機從不離手。曾經發是過別再如此墮落,但還沒過兩天就完全失敗自己的諾言。

而現在的我,不再沉迷於手機,擺脫了拖延症,養成了定期閱讀、健身、持續更新文章的好習慣。

今天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成為更好的自己,是一個長線的發展計畫,我也還在繼續精進,共勉!

01. 自我

1. 害怕的事情,也要學著去做

當眾演講、獨立完成項目、面試……讓人緊張害怕的事情,往往要經過多次的嘗試,才能消除緊張感。
所以,害怕的事情也要邁出第一步,學著去嘗試。不對害怕的事情有所突破,自己的能力就永遠得不到鍛煉,提升更是無從談起。

2. 遠離獲得即時快感的事情

打遊戲、刷FB、看連續劇,還有縱慾(口腹之慾),這些事情能帶來簡單易得的快樂,但往往對長遠的個人發展沒有好處。
相較之下,閱讀、學習可以說是痛苦的,但能讓人保持清醒和自律,能堅持下來,一定大有裨益。 

工作會計論

以前在四大會計師行工作

特別在審計核數的時間

同一個時段可能需要接幾個不同的客戶

對應不同的經理

也有着不同的審計程序和關注點

加上永遠逼人的死線

不知不覺練成一身Multi-tasking好本領

 

一路做下去

工作越來越繁多

要接的客戶種類和工作難度也隨即增加

雖然確實薪金有提升到

可惜好像怎樣也追趕不到心理不平衡的程度

 

始終也是一個打工仔的心態

每月做多少也是收同一份糧

雖然說在四大會計師行工作

表現好的話確實會比表現普通的多賺幾千元

 

但在那個環境

你看到那些表現優良的人

如何不顧睡眠地工作

再加上經理見你賺了一個更佳的薪水

這麼優良的員工,當然給你升級的工作服務量

 

看金錢如浮雲的我

就會情願賺少幾千元

起碼賺到多一兩小時的休息

和少一兩成的工作量

做一個賺普通的罷了

【工作與生活】轉念之間

旅行某程度上係俾一個時間自己,好好放下平時學業、工作、人際同生活帶黎既壓力。
-
出黎做野之後,苦惱既問題變得頗現實,都係同錢字有關。
-
份工岩唔岩自己?有無前境?份糧係點?夠唔夠洗?福利好唔好?我鐘唔鐘意先?幾時轉工?儲夠錢去旅行未?交學費?買股票?買保險?交家用?
-
連去旅行,自己都度住度住咁。住酒店?民宿啦。
食?食咩都好,食下好西,但搵幾餐自己煮好d。
-
明明讀書時期,用幾多錢去旅行都唔緊要,豪飲豪食,最緊要開心。錢?再賺過囉。

【港鐵又故障】慶幸你不需要排隊

身在外地的我,今早一打開手機新聞App,就見到很多人堆滿了多個地鐵站,甚至某些照片更有人在原本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排隊,場面非常「墟冚」,乍看之下還以為發生了天災。惟讀完新聞全文後才得悉原來今早港鐵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四條地鐵線跪低,成千上萬上午需要準時趕到工作崗位上的打工仔頓時慘成陪葬品,令人不禁感嘆。
 
當然,有份正常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畢業後,甚至已經踏足社會很多年的人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生藍圖,這乃人之常情,我亦覺得毫無問題。但我們的世界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社會基本上已經定型,某些領域裡的工作可能已不太像以往一樣,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變相在舊式的勞動結構裡面,工作機會隨之而變少。然而同時,依然又有很多新穎、前所未有的工種正在被開發,屆時人們對工作的定義將和現在不同。

6個取得Work-Life Balance的訣竅

要在現今職場取得work-life balance簡直是難過登天,加上科技的發達也令打工仔隨時隨地都被工作「纏身」。另外,員工為保住飯碗不惜自願加長工時。根據哈佛商科學校的一項調查指出有百分之94的專業人士報稱每週工作多於50小時,而接近一半受訪者更指每週工作多於65小時。不同專家一致認為日以繼夜的工作會加重員工的工作壓力,繼而影響人際關係、健康及生活整體滿意度。

每人對work-life balance定義都有所不同,而本文章將不同職業健康專家的訣竅分享給你,以助你找出合適的balance。

【有感分享】複製人生

人生是甚麼?人生的意義是甚麼?這些問題從小便在我腦海中反覆出現。

 

家人說:「不要去想為什麼,因為這是沒有答案的。」

對啊!沒答案的,不斷想,不是浪費我的時間嗎?多沒意思!

 

朋友說:「我從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為什麼要自尋煩惱?」

真的沒有想過嗎?這些煩惱都很普通的啊!

 

師兄說:「你想太多了!」

會作深度思考不好嗎?不是有人說過,想得多,想通了,人就聰明了

【Digital Nomads】數碼遊牧工作者的代價

世界上有很多大自然景象在社交平台Instagram被描述為「未經污染的淨土」,而我們也能猜想到這些美得讓人窒息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攝影師拿著鏡頭和瀘鏡前往一探究竟。

然而交通發達、網上或口傳的經驗或大師曾經的到訪都讓這些未經污染的淨土滿佈上網的wifi信號。

為何我們每天都要給予自己私人時間呢

美國物理學家兼作家Alan Lightman曾說過:假如我們不讓自己每天遠離電子產品或工作一段時間,我們將有可能迷失自我及無法認知人生中重要的事。

在2016年,美國哈佛大學生物榮譽教授兼博物學家E.O. Wilson在個人創作書籍Half-Earth: Our Planet’s Fight for Life中提議我們應該將地球的一半土地規劃成受保護的保育地區。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料顯示人類自1970年便消耗了多於全球百分之30的森林和海洋生態。這些破壞都是人口增長無意衍生的惡果。由於人類對物質和舒適度的追求日益增加,對能源的需求也隨之而起。同時,資本主義讓人類的生活多了很多不可或缺的急切需要,而人類也開始為求致富而無意損害生態。也許Wilson的提議有點天馬行空,卻意味著我們必須坐言起行開始關注自然保育及對自然的威脅

自由工作者也來收看世界盃

星期一晚,三位朋友到我工作室收看世界盃賽事。對我來說,工作室就是我的主場。我慶幸自己在主場,也慶幸自己是自由工作者。
 
我老早準備好啤酒和零食,等待朋友到來。朋友踱進工作室,看到大電視、冰箱、音響設備、沙發、游戲機……問我這個「室」到底是否用來「工作」的。我笑說︰「工作室嘛,理論上,是,但實際上……我們不用去深究理論不理論吧!」
 
球賽還未開始,我們全都預計比利時會勝出,但全都沒有特別要支持哪一隊。大家聚首一堂,無非想見見面、聊聊天。古人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則認為,有些時候「球迷之意不在賽。」

【Better Life】10個令你生活更美好的習慣

1.  相信善有善報 - 但當你做任何善事,不求益處,由心而做。

2.  多做義工 - 你沒法想像:花一小時與未婚懷孕少女談天或花一小時陪伴孤兒的影響多重大,微小的行動或會改變其他人的生命。

3.  肯定自己的情緒(只要不會傷害他人)-  我們天生有不同的情緒:喜怒哀樂、失望、嫉妒、熱情、愛等等,而我相信這些情緒幫助我們更人性、更有耐性、更懂得接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