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後的聲音】社會安全感

在七月某一個星期天,筆者與家人在酒樓飲茶。

不記得本來討論甚麼,提及起筆者當年還學費的窘境。

筆者:當時為了盡早擺脫負資產,我是咬緊牙關的。(最簡單的理財觀念是「收入-負債=資產」,初出茅廬加上沒有父幹當然沒太多資產,但我郤已經負債了,所以就負資產)

我婆婆就理直氣壯地說:多餘!後生洗乜諗資唔資產呢啲嘢嫁!(筆者倒抽一口涼氣)

我媽反擊:咪因爲個社會無安全感囉!所以而家啲後生行咪多好多擔憂囉!

我婆再大聲點:根本就係你地啲後生多嘢諗得濟!所以而家個社會先搞到咁囉!我地嗰時洗乜諗咁多嘢啫!

筆者思維實在太狹窄,本以為兩代人最多是政見不同,想不到連在「錢」這個話題上都是這麼懸殊。想辦法早日走出負資產的惡性循環,竟會被批評是「多嘢諗」,言下之意即是筆者「諗錢都唔啱」。為何如此?個人愚見是家母的論點有關 - 社會安全感。

兩代人最不同的是安全感。我婆那代人對社會有安全感,並相信付出後會有回報,而這都是事實,以我婆為例,沒什麼財務知識,只知「勤力」二字,目前財富都足夠退休。

相反我們這代人最缺的是安全感,無法信任政府,無法信任體制,無法信任社會。不知大家同世代的有沒有一種感覺覺得社會是打算推倒我們這代人重來的。猶如工廠的最後一批貨,成為倉底貨不是因爲有瑕疵,是因為市場不太需要這個型號了。我們努力適應政治、社會、經濟、教育和文化上因改變帶來的衝擊,一方面無法參考以前同線不同色的型號,一方面發現工廠開始製造異線異色的型號,站在這個尷尬的位置,危機感是迫出來的。

在人生的黃金十年正正碰上社會改變之時,好應該視之為機會,更要如前幾代般努力開路,務求創造自己的人生巔峰,但我們卻要花寶貴的青春尋找在自己家庭的生存價值,而這本來是不用刻意尋找的。

我婆覺得「諗嘢」是多餘,我好欣慰,因為這反映出她晚年過得稱得稱心如意。當年赤手空拳、咬緊牙關為社會貢獻自己,現在又有收成,有付出有收穫,這麼成正比的事,難怪不需要再多的思考空間。

九十後前路註定崎嶇,要在這食人都市生存下來,探索社會最新的遊戲規則是必須的。所謂福禍相依,面前是石頭抑或是皮球,就要看自己造化了。

本文由作者【比比】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時窮節乃現。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