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讓座論

不知從何時開始,「讓座」成為了我們之間會一個敏感的話題。更不知從何時開始,讓者彷彿頭頂上被賜予光環,不讓者會被標上「人品低劣」的標籤。有時看見一名頭髪花白的老伯伯手持「上方寶杖」走進地鐵車廂,部分本來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似乎都不約而同地聽到警報,爭先恐後地起身引老伯伯的注意,不論嘴上或身體上都表示自己能把座位讓出來,而「被選中者」的精神面貌好像都自滿自己獲得了一個封號。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都不其然想,其實這些讓座者是真的出於本心?抑或者貪圖站在道德高地上的風景?或只是患上「集體思考症」的患者?

心理學書「烏合之眾」當中有一句說話「人一到群體,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這番說話恰好解釋何謂「集體思考症」。

而在網絡公審的精神壓力下,我們不能排除有部分人在決定是否讓座時是由於傾向讓自己的行為與輿論一致,而放棄客觀思考和獨立思維,即使心中是無「讓座」的本意,但在網絡公審的壓力下,也會順從。

有趣的是,你我都會有機會患上「集體思考症」的,重點是在甚麼事件、甚麼時候「病發」。不得不承認,這個症是與我們同在,更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常見例子就如在職場上,相信大家都會經驗與同事出外午饍,你是否曾經有經驗被決定食甚麼呢?一群人之中總有幾個人是主宰輿論的,他們的話絕對地影響整個群體的走勢。筆者就曾在這個場景上就發病了,主宰者建議食四位數字的午饍,成員如我即使打從心裏覺得在午飯時段食四位數字是不理性消費,但最後都會決定「隨波逐流」。因為我害怕不跟從團體會被排斥,從而失去安全感。

而「集體思考症」本身是一個中性的人性特徵,基因決定了我們是群居動物,這個症的目的是使個體融入群體,從分歧中找到共同目標,從而達到持續地生存的目的。而「獨立思維」是我們判別事情是非黑白、分辨客觀主觀意見的能力,目的是讓我們決定何時融入群體是適合的。

在「九巴讓座」事件中,九巴公司展現出獨立思維,明確說出他們公司旗下「關愛座」的功能和服務人群。在一片爭論聲之中,有勇氣地說出立場是有挑戰性的。小至筆者我汲取四位數字的午飯經驗後,決定自備飯盒,偶爾才與同事們出外午饍,算是在「獨立思維」與「安全感」這場角力賽之間找到一片喘息空間。

在這大千世界之中,「和而不同」是一個願景,這個病的價值在於使我們在一片聲海中求同存異。人既渴望保持獨立思維,同時需要安全感作精神食糧,這矛盾的人心結構帶給我們五味雜陳的人生經驗,同時學懂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平衡是我們一輩子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本文由作者【比比】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時窮節乃現。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