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取得Work-Life Balance的訣竅

要在現今職場取得work-life balance簡直是難過登天,加上科技的發達也令打工仔隨時隨地都被工作「纏身」。另外,員工為保住飯碗不惜自願加長工時。根據哈佛商科學校的一項調查指出有百分之94的專業人士報稱每週工作多於50小時,而接近一半受訪者更指每週工作多於65小時。不同專家一致認為日以繼夜的工作會加重員工的工作壓力,繼而影響人際關係、健康及生活整體滿意度。

每人對work-life balance定義都有所不同,而本文章將不同職業健康專家的訣竅分享給你,以助你找出合適的balance。

 

1. 不一定要追求事事完美

很多優秀員工在時間只受求學、喜好或課後上班限制的年輕時期便已傾向完美主義,而在孩童時候追求完美主義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生活漸漸變得複雜。當你正為事業打拼和成家立室,責任亦接踵而來。The Office Survival Guide作者兼著名企業主管教練Marilyn Puder-York博士指出這時「完美」二字對你來說遙不可及,但如果你繼續一如既往的追求則會摧毀你的人生。

Puder-York提出要避免筋疲力盡的關鍵是放棄追求完美。她說「從神經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上,隨著生活進一步擴展,追求完美幾乎是沒有可能。」同時她亦指出我們不應該為了追求完美而工作,而是追求進步。

 

2. 適時遠離工作休息

從遙距辦公至各式各樣令工作更簡易的計劃,科技的發達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同時也讓我們無時無刻被工作纏身。這讓我們的工時永無休止。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教授及The Power of Resilience: Achieving Balance, Confidence and Personal Strength in Your Life作者之一Robert Brooks指出「有時候你應該關掉電話,遠離工作放鬆一下。」Brooks提出手提電話的通知提示會令你無法充分休息,亦會無形地加重了你的生活壓力。因此,他建議不要在孩子的足球比賽中忘於發短訊或在家庭聚會中埋頭工作的電郵中。

讓自己在休息時間得到真正的休息吧。透過遠離工作,你會培養出更彈性的工作習慣。Brooks又指「適應能力較強的人普遍會對個人生活有較大的控制能力」,而被動的人一般控制能力較差,也較容易受制於壓力。

 

3. 定期運動和冥想

即便我們生活繁忙,但我們依然會為重要的事騰出時間。我們騰出時間吃飯。我們騰出時間去廁所。我們騰出時間睡覺。然而在日曆快填滿時,我們要為生活最重要的一環—運動安排時間。運動能有助舒緩壓力,並幫助身體釋出安多芬。據國際非牟利醫療診所Mayo Clinic指出運動能有助提昇心情,甚至讓你能更輕鬆進入沉思狀態。

Puder-York建議無論是運動、瑜伽還是冥想,我們應該每週花數小時進行自我護理。假如你真的抽不出時間,不妨在上下班的車途中練習深呼吸的運動,早晚一個五分鐘的冥想時間,或以較健康的舒壓方法取代喝酒。

Puder-York也指出「每當我談及生活平衡,並不只是泛指完成每一件事情或取得成就。它還包括給予自我關懷,使個人生理狀態、思緒及靈魂都得以充沛。」

這些生活習慣不要求你費盡心思,但卻有大大回報。身兼美國夏洛特市北卡羅萊納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及書籍Chained to the Desk作者的心理治療師Bryan Robinson解釋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包含負責處理我們生理壓力的交感神經系統及負責我們生理休息和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兩個分支。Robinson提到說:「要找出能融入生活的事物,關鍵是要保持個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健康活躍。」譬如冥想練習如深呼吸或根據身邊環境訓練個人感官都是不錯的起步。Robinson更提到越常進行有關練習,你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便會越活躍,讓不只當下的情緒而是整體身心平靜下來。「隨著時間慢慢流逝,你會開始發現你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將開始在生活中駕馭你的交感神經系統。」

 

4. 妥善安排避免浪費時間的活動或人

首先,你必需認清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這清單的內容因人而異,因此你要確保清單能充分反映你的處理順序而並非他人的。其後,你可以妥善安排並為你清單上的事項或人預留時間。

這樣一來,你可以更容易找出日常生活中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假如你發現你總永無止境的查電郵或瀏覽網頁,不妨為自己訂立一些相關的規則以確保自己能準時完成待完成的事宜。或許你可以考慮關掉電郵信箱的收件通知,每天花指定的時段一次過回覆所有電郵。如果你總不能自制的在工作時段瀏覽社交平台Facebook或觀看育貓的網上日誌,你可以嘗試運用如Freedom、LeechBlock或RescueTime等不同提升工作效率的軟件。

如果你發現身邊充斥著毫無建設的人,找個較婉轉的方法減少來往。每早在辦公室被三姑六婆圍繞?禮貌地失陪吧。受同事邀請在忙碌的重要日子前happy hour?婉拒出席再回家睡個好覺。集中及妥善安排那些對你有利的活動吧。

對某些人而言,這樣做有點自我。然而Robinson卻解說:「那並不是自我,就如飛機安全作隱喻。假如你同行有孩子,你還是先自己帶上氧氣罩才幫助孩子。」這說明了更好的「你」能讓你成為一名更好的朋友、伴侶、父母,甚至同事。

 

5. 改變生活的固有習慣

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鑽入死胡同,誤信自己的生活習慣不需要作出改變。嘗試宏觀你的生活再反問自己:有什麼改變可以讓生活更輕鬆呢?

Puder-York憶起過往交涉的一名高級行政女性。她在二十年的婚姻裡每晚為丈夫準備晚餐,不過隨著工作量越來越多,要抽空到超級市場準備食材及選購生活必需品慢慢成了生活壓力的來源。Puder-York回述:「當時我對她的回應是:『也許是時候改變現有的生活習慣』」儘管那名女性擔憂丈夫會為此感到失落,Puder-York堅稱生活習慣上的改變的確能減少她的生活壓力。

因此集中並專注於那些重要的活動,而不是來「者」不拒。其他事項不妨委託或外聘他人。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兼Leading the Life You Want: Skills for Integrating Work and Life作者Stewart Freidman指出委託他人可以為雙方帶來雙贏局面。他建議可以多與不同生活範疇的受益者交談,例如工作的下屬或同事、身邊伴侶或合作伙伴。Freidman更提及:「在給予他人機會的同時,你可以在時間取捨後找出自己能力所及。」這樣讓他人有機會學習新東西,也讓你有更多閒暇時間專注於較重要的事項。

 

6. 欲速則不達,循序漸進。

我們都試過讓減肥餐無疾而終,或一時三刻便將一年之計拋緒腦後。Brooks指出work-life balance跟生活中的減肥一樣,欲速則不達。不少工作狂都作出巨大改變,把一週長達八十小時的亢長工作時數減半,並開始每天運動慢跑五英里。然而Brooks指出這些改變都是促成失敗的「材料」。曾有一名病人過往經常缺席家庭聚會並想改變至每晚都回家用餐,Brooks當時建議他循序漸進。結果這名病人嘗試每週出席一次家庭聚會,慢慢的他也取得work-life balance,一星期回家用餐兩至三次。

Brooks認為「如果你正嘗試改變生活中某些固有的習慣,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達至成功。」

 

本文由作者【Julie Chik】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