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做唔到」

我們身邊間或有人問自己意見,這些不是對方要購置新電話,詢問哪個型號適用;學習新知識或技能,詢問從何入手,而是往往與人生態度、生活日常、抉擇有關,然後我們又往往做了別人眼中的「蠶蟲師爺」,對方似乎聽了意見,一段時間過後眼見他們的故態紋絲不動,有時還聞得他們一句回應︰「我做唔到。」
 

對於非關技術、知識、體力的做到與做不到,原來古人已有所回應,《論語.雍也》記載孔子與門生的對話︰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翻譯成今日的語言如下。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的學說(道德學問),只是能力不足。」孔子說︰「能力不足的人會走在半途上停止,現在你開始也沒有,只是劃地自限。」
 

看來已可有力回應大部分我們耳聞的「做唔到」,對方多半反回應說︰「我梗係試過,我努力過㗎,都係唔得之嘛。」(我當然試過,我曾經努力,仍是不行呢。)要與當事人爭論他有否努力改進,了無意義,尚有幾點可反省。
 

聲言自己曾努力,但遇上困局毫無改善的人宜考慮所謂努力,是往何處著力,運用不當的方法意圖取得改變,再努力也是徒然,這叫緣木求魚。有人嘗試與配偶改善關係,增進溝通,但始終不改變自己容易動怒的習性,不主動發掘對方心靈深處的喜和憂,只是採一兩則「溝通技巧」,故作耐心地說話,當然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會說︰「改變性格,懂得看穿配偶就是做不到啊,你估人人聖人呀?」毋須一下跳上聖人的寶座,我們都是凡人,這只是修養問題,不論從生活習慣、心靈造就、思辯內省,都可成為修養品性的環節,平日有否好好把握?現代社會中平民百姓的配偶是自己選擇的,伴侶不是在街邊隨機遇上的途人,不能先設他為蠻不講理的野獸,說成不可理喻,無從感化,若真如此,也只怪自己沒有帶眼識人,然後要承擔後果。總不能亂作一通,就理直氣壯自言「無功都有勞」。

 

有時「做唔到」是留守現狀最佳的說辭,「我明白金錢地位並非最重要,但這刻我仍覺得很重要,要我看輕一點,做唔到。」「別人的眼光就是別人的眼光而已,應專注做自己的事,但我做唔到。」面對這類心態、志向上的改變,從無一人聲言可一蹴而就,一下頓悟就引來光明前路,總有成長、存養的過程,上述那類「做唔到」不知是經過多少歷練所歸結的呢?勸人看輕勢位富貴、專注己務大概也不是硬生生說無論任何境況都只念著「看輕富貴」、「專注己務」等咒語,而是提出一些理念:勢位富貴大可放輕,皆因人生有其他更精彩的事物值得尋覓。他人目光只是看待事物的某一角度,所謂自己要做的事就是切實由自己執行,雖然人不可能全知,但惟有自己才有這切身的處事體驗,他人不能取代,如何把唯獨己身處理的事做妥,清醒的自己最瞭解(注意是清醒的),專注己務,不理眼光就是回到這種清醒之中,維持應有的判斷力。「做唔到」者似乎對這些理念不感興趣,或視之為空想而已,所以一頭栽下沙堆,認定對方的說法是一味叫人放棄財富、不理世俗、不切實際、不照顧他人感受……如此論斷當然明智,因為評斷對方空談,就似乎為固守舊我建立依據,繼續過追尋各種利益、順從他人意願的生活,並日復日承受壓逼,又訴說不能改變局面的無奈。

 

相反,若某人不再以「做唔到」推搪,他就站在執行改變的前線,結果或成或敗,都完全是他的責任。或許因此很多人不願承擔這重責,一早推說做唔到,就是自身以外的問題,例如環境限制、家庭背景、他人不善等。在講「做唔到」前,不如誠實自省,質問自己所擔憂、恐懼、渴望、需要為何。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