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疑問:做定唔做?

  漫漫長路的人生中常常會遇到抉擇,到底堅持或放棄。近日,筆者的朋友正在懊惱要不要重拾寫作。對他而言,理性上提醒他,功課忙碌;學業繁重;既兼職教學工作又需要打電動,娛樂自己,然而時間並不允許兩者兼顧。在感性而言,創作亦是嗜好之一,不應埋沒。兩者交織下,令其苦惱不已,不斷尋找他人意見。

  這時筆者想起一句歌詞,「沉迷或放棄亦無可不可~」歌詞來自1998年作品「我的快樂時代」,主唱陳奕迅,作詞林夕。筆者酷愛廣東歌,自小便會留意歌詞的意思。聽後刻下覺得歌詞深奧,言之無物,沒有給人所謂的「正確答案」。什麼是快樂時代?沉迷是否有價值?放棄又會否失去更多?逐年成長後,對人生多了一層感悟,沉迷或是放棄皆可,只要你認為這件事會令你快樂,沉迷下去和立刻放棄都可行,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人生要走的路,當然是你想和「理想」的路。只要下定決心,凡事亦無不可,不用淤泥於別人的評論。哲學家沙特曾說:「他者即地獄」。如果你要活於他人對你的世界中,為迎合別人而委曲自己,這不是「你」。

  在基督教中亦有相同概念,哥林多前書:「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宗教信仰固然重視規範或規條,基督教明言人有自由意志作選擇行事為人,甚至反對信仰。而上述經文指出人同樣有自由作何事,但是唯獨該留意一處,在於「造就」,行動前應該先考慮是否有益處和造就人,思慮層面集中於好處。若無任何好處,就是否不能行之呢?

  再追問下去,是否只要有好處做什麼都可以?殺人放火可以嗎?壞事做盡,但自己獲利可以嗎?古有名言,《論語·里仁》云:「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據錢穆《論語新解》中解釋君子對於天下之事,沒有一定要遵從,亦沒有一定要反對,只求合乎義。賓四先生譯為凡事無可無不可,但行事要在義之內。所以,做事之前各位不妨問一問自己,該行為是否合乎道義。若答案為「是」,其次的一切問題皆可置之不理,別人可以有一百種以上的聲音去規範你,唯獨你忠於自己,才是真正的「快樂時代」。

本文由作者【任平生】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